第137部分 (第2/5頁)

散文。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風格上大多較為節制,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

餘秋羽的《文化苦旅》和陳評原的《學者的人間情懷》就屬於文化散文。

在民國時期,有不少散文大家,各有特色。

魯訊的《朝花夕拾》,周作仁的《自己的園地》,鬱達浮的《故都的秋》,朱自青的《背影》,徐至摩的《巴黎的鱗爪》等等。

有的回憶往事,有的寫景抒情,有的把文化和歷史溶於生活之中。

所謂大師,就是無論寫什麼,怎麼寫,都似信手拈來,渾然天成。

林子軒和他們沒辦法相比,只能老老實實的把後世的文章進行改寫,刪去在這個時代不應該出現的文字和資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

餘秋羽的散文,怎麼說呢,太過於煽情了。

這或許正是《文化苦旅》在後世暢銷的原因所在,能夠引起青少年讀者的共鳴。

民國時期的散文家大多比較內斂,用淡淡的筆觸記錄生活的點滴,給人自然而然的感覺。

就好像武林高手一樣。

一個修煉的是內功,依靠內在的底蘊打動讀者;一個修煉的是外功,憑著煽情吸引大眾。

功力高低一看便知。

在民國也有煽情的高手,比如郭沫偌的《女神》,就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原因是青年人容易被感動,一聽見高喊的口號,便熱血沸騰。

沈叢文說郭沫偌在創作小說上沒有天賦,只適合寫檄文類的文章,喊喊口號。

這個觀點應該是客觀的。

後世的文人往往學了郭沫偌的套路,專心修煉外功,而忘記了精修內功。

林子軒寫這類散文不是為了出名,而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專注,所以煽情就煽情吧,只要能起到效果就好,不必去管別人如何評價。

對此他已經習慣了,早前就有人批評他文筆差,也沒見損失什麼。

就這樣,《莫高窟》這篇文化散文發表在《申報》的副刊上,把敦煌莫高窟遭受的文化劫難展現在世人面前。

林子軒用這句話作為結尾。

“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裡,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聯合國

林子軒和丁聞江聯合署名的文章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他們大多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不少國學研究者也表示支援,願意出力。

但在社會上反響並不熱烈,民眾對文物的概念相當模糊,他們不認為文物能值什麼錢,經文書卷還不如大洋在手裡安穩。

所謂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夠活命已經不錯了,誰還管那些文物啊!

即便林子軒寫的《莫高窟》再煽情,把敦煌文化說的再精彩,也只能在學術圈子裡引起反響,讀者並不怎麼感興趣。

有些讀者看了之後心有所感,痛罵幾句,也做不了什麼。

現實就是如此,國家衰弱,強盜欺凌。

圓明園都被搶掠一空了,莫高窟還能比圓明園重要,外國人想搶,那也沒辦法阻攔。

這是普通讀者的想法。

林子軒提出的敦煌文化在史學家那裡得到了回應,一些學者準備到莫高窟考察來判斷莫高窟內文化的價值。

敦煌文化從1900年王道士發現藏經洞開始,已經過去了26年。

在這26年間,大批敦煌遺書和文物先後被外國探險隊捆載而去,分散於世界各

最新小說: 火影:綱手,跟我一起旅行吧 穿越火影之修真者的逆襲 永劫,從壞桃開始的亂殺生涯! 契約到期後我甩了負心漢 以輔助之名,助力IG再次登頂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