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拜倫的詞語。
1908年2月和3月魯訊以令飛的筆名寫了一篇《摩羅詩力說》,發表於《河南》雜誌第二期和第三期上。
《河南》月刊是當時中國的日本留學生於1907年冬創辦的一個反清愛國的革命刊物。
他在論文裡這樣寫道:“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
這是魯訊說拜倫對他的不覺悟的英國同胞的態度。
林子軒能寫出這句話。說明對魯訊以前的文章是拜讀過的,而且這句話也的確表明了魯訊對於中國百姓的態度。
他覺得林子軒至少在文學鑑賞方面非常有見地,只是可惜沒有走上正確的道路。
在這個時期,魯訊對於新月派。特別是徐至摩頗為不滿。
他甚至寫了一首打油詩《我的失戀》來諷刺那種無聊失戀詩的盛行,主要誘因正是徐至摩對林徽茵的追求,何況追還沒追上。
這件事成了一個導火索。牽連出後來語絲派和現代評論派之間的矛盾。
魯訊寫了《我的失戀》,準備刊發在《晨報》副刊上。孫福園作為魯訊的忠實粉絲,又是《晨報》副刊的主編。收到這篇作品立即排版。
但見報的頭天晚上,孫福園到報館看大樣,發現這篇作品已被總編輯劉勉濟抽了下來。
劉勉濟是徐至摩的同鄉和好友,知道徐至摩和林徽茵的這段戀情,所以對《我的失戀》一詩特別敏感,特別忌諱,就不準備刊載。
孫福園覺得對不起魯訊,按捺不住火氣,順手給了劉勉濟一耳光,立即表示辭職。
1924年10月31日,孫福園辭職,離開了《晨報》副刊。
為了有一個發表文章的宣傳陣地,到了11月,魯訊、周作仁、林羽堂、孫福園等人創辦了《語絲》雜誌,這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刊物。
有意思的是,徐至摩並不知道內情。
他看到文壇上的朋友辦了一本新雜誌,還主動投寄了一篇翻譯自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詩歌《死屍》,發表在《語絲》的第三期。
在《語絲》的第五期,魯訊寫雜文《“音樂”》再次對徐至摩進行諷刺。
後來,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解說道:“我其實不喜歡做新詩的……我更不喜歡徐至摩那樣的詩,而他偏愛到處投稿,《語絲》一出版,他也就來了,有人贊成他,登了出來,我就做了一篇雜感,和他開一通玩笑,使他不能來,他也果然不來了……”
徐至摩瞭解了前因後果,自然不會再投稿給《語絲》了。
這些文人之間的小矛盾日積月累,一旦有了具有爭議的話題,就會爆發出一場大論戰。
林子軒讓出版社的員工把這幾本英文小說集排版和印刷,他在一旁監督,也是學習,為以後自己獨立製作《高堡奇人》做準備。
他讓人採購的紙張和油墨有來自歐美的,也有日本的,混在一起,不容易查出來。
而且,作為一家書局購買這些印刷需要的物品實在是太正常了,唯一不正常的是林子軒在一旁監督,讓書局的員工膽戰心驚。
他們不知道這位老闆發什麼神經,就站在旁邊看著,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
就連平禁亞都不理解,還特意跑過來看了看,以為有什麼新鮮。
林子軒解釋說這是因為對這批書籍的重視,畢竟是要郵寄到外國的,不能出了差錯。
平禁亞頗為無語,這不是正規的出版,只是把稿子印刷出幾份樣書來郵寄出去,沒必要這麼重視吧,還要親自監督。
但老闆發話了,他也不能說什麼,你愛看就看吧,我不奉陪了。
這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