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騎兵都攜帶有一把馬刀、一副胸甲、一副騎弓、十支標槍和兩匹戰馬。
陌刀軍則攜帶著一把陌刀、一副板甲、一套大弓。
捧日軍的裝備則簡單許多,一副棉甲、一把長槍。
這次長途遠征,捧日軍對後勤的依賴最低,走的路越長,優勢越明顯。而騎兵和陌刀軍則非常麻煩,騎兵所騎的戰馬每日需要大量馬料供給,每匹戰馬每天要吃三十斤食物。陌刀軍也是討厭,他們身上的鎧甲重達四十斤,需要放在輔兵的馬車上統一運輸。
所以,這次戰鬥河東軍雖然只有九千人馬,但卻帶上了兩萬多人的輔兵隊伍。
輔兵雖然不是主力戰兵,戰鬥力也差。但在軍隊中的地位卻十分重要。運輸、裝卸、修橋鋪路、安營紮寨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真上了戰場,他們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幫主力部隊穿鎧甲。比如陌刀軍那套沉重地盔甲靠他們自己就根本套不上去,需要非戰鬥人員從旁協助。還有,騎兵那邊每個主力騎兵身邊都跟著一個馬伕。
所以,在冷兵器時代,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敵我雙方出動幾十萬部隊。但真正在戰場上直接交鋒的其實就那幾萬主力。更多的則是在一旁打醬油的非戰鬥人員。
可是。這些非戰鬥人員有地時候卻是決定一場戰役勝負地關鍵因素。輔兵地動員協調能力。在戰場上能夠對戰鬥部隊起到多少地支援作用。面對緊急情況地處理能力。都是一支軍隊。乃至一個國家強弱與否地直接體現。很多時候。軍隊地潰敗大多是從輔兵地嘯營和草木皆兵開始地。
對於河東軍地輔兵楊華還是非常滿意地。這些非戰鬥人員在河東鎮中被當做預備役來使用。平日用軍法約束。實際上。上次和婁室戰鬥之後。他也從輔兵中抽調了兩千人馬補充進了主力部隊。輔兵也要接受軍事訓練。因此。部隊地戰鬥力並未下降多少。並不像軍隊地將領們所說地那樣。因為新兵太多。一上戰場不堪使用。
正常情況下。一個老兵可以帶七個新兵。現在地河東軍是五個老兵帶一個新人。若還拉不出去。那才是笑話。對於軍官們心中地小算盤。楊華是洞若觀火。卻又無可奈何。他們是真不想去東京打這場同他們沒任何關係地戰爭。在民族國家尚未出現地古代。愛國主意未免有些空泛。還不如愛自己地主帥和愛自己所處地利益集團來得實在和容易把握。
看著大量地獨輪手推車輕便快捷地被輔兵們推著向前猛跑。楊華有些吃驚。這東西實在太能裝了。一輛不大地車載重量達到驚人地四百斤。這次長途奔襲。部隊一共裝備了兩千輛這樣地小車。算下來。可運送八萬石糧食。扣除路上吃用。到東京還能剩些。而且。一路上還可以得到少量地補給。
“楊大人。這東西是不是傳說中地木流牛馬?”小黃公公好奇地指著手推車問。
“應該是吧。”楊華也不敢確定。他說:“此去東京。公公算是回家了。一旦解了開封之圍困。以公公地蓋世功勳。定會得到天子褒獎。對了。我太原財貨頗豐。若公公需要上下打點。儘管開
黃公公雖然貴為河東鎮的監軍,但每月的俸祿都非常有限。而且,河東軍也沒有人理睬這個小孩子。說起來,這傢伙也窮得很。
按說,這次出征他就算上了戰場也沒什麼用處。可楊華還是把帶走了,一來,這次軍事行動是由他提議的;二來,這麼大的軍事行動,部隊的監軍如果不參加也實在不那麼象話。再說了,大軍出征,沿途都要騷擾地方,有黃公公在地方官和百姓的不滿自然有了個發洩的目標,於楊華的清名無損。——閹賊嘛,壞事自然都是他做的。
黃公公在太原雖然非常受氣,但日子過得也算清閒,又放心不下自己養的那群雞,這次出征是異常的不願意。聽楊華說起這事,他突然有些生氣了,道:“誰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