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重新調兵遣將之後,整個洛陽、陳留一帶的守將已經大變臉,主將徐達與降將丁延平、張須陀率領十萬人馬駐守陳留,東拒屯兵譙郡的曹操,北面與黃河北岸的曹仁、楊素隔河對峙。
徐達又命軍師徐庶與降將傅友德率兵五萬屯兵洛陽,與河內曹仁兵團隔河對峙,命于禁、霍峻、夏侯蘭率五萬兵馬鎮守許昌,提防譙郡的曹魏主力入寇,繼而南下進攻宛城。
整個洛陽兵團除了軍師徐庶與霍峻之外,包括主將徐達在內,其他的傅友德、丁延平、張須陀、于禁、夏侯蘭等人全部都是降將,這種用人方式不可謂不大膽,不可謂不冒險,換誰做對手怕是都會產生想法,嘗試著策反這些武將,從中漁利。
張良沉吟道:“陛下的用人之道固然大膽,可是也很危險啊,萬一……”
劉辯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些人也算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朕相信他們既然選擇了歸順大漢,就絕不會朝秦暮楚。”
當然,劉辯對徐達、傅友德等人絕對信任,但手下的武將卻還有防備之心。
譬如,掌管長安兵團的徐晃就派了甘寧、張遼率領五萬兵馬屯兵弘農,名義上說是為了震懾黃河北面的河東郡,但也不乏監視徐達軍團的意思。
還有李靖,在東進青州的路上留下魏延、高昂鎮守濟陰郡治所定陶,雖然是為了保證糧道暢通,但也有觀望徐達的意思,畢竟定陶和陳留之間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路程。若徐達稍微有個風吹草動,魏延、曹昂等人隨時都可以抵達陳留城外。
而關羽等四虎大將與孫武率領的十萬兵馬離開長安之後目前正走到虎牢關附近,每天只走四十里的路程,並不急於進入青州戰場。反正到天氣轉暖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樣在洛陽、陳留境內緩慢行軍,抓住機會伺機而動。
張良分析道:“徐達在小沛射殺了夏侯惇,和曹魏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忠誠度可以百分之百相信。而傅友德自劉備勢力歸降,張須陀、丁延平自偽漢勢力歸降,在目前我軍明顯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再朝秦暮楚,懷有二心。唯一讓人不敢完全放心的是于禁……”
劉辯點頭道:“于禁當初可是曹操手下的紅人,地位僅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之下,為曹魏異姓第一大將。只是在許昌被擒之後為求活命,迫不得已投降了我們大漢,忠誠度的確有待檢驗。”
“所以,我們這次便利用於禁做些文章,讓他來和薛禮將軍一道降魏。有了于禁的說辭,將會使得曹操中計的機率大增。”張良信誓旦旦的說道。
劉辯撫須頷首:“曹操手下智囊雲集,范增、郭嘉、賈詡、范蠡都是善謀之輩,若是讓薛禮貿然詐降,肯定無法騙過曹阿瞞。如果再把于禁利用上,就會影響曹操的判斷,倒是一步妙棋,只是該如何部署,張子方可有計劃?”
張良當即上前一步,在燈影下對劉辯耳語一陣,最後道:“以薛鎮北對陛下忠誠,再加上諸葛孔明智謀絕倫,臣以為定能引誘曹操中計。”
劉辯點頭道:“此計可以一試,如果能夠得手,足以全殲屯駐在譙郡的十幾萬曹軍主力。”
張良搖頭道:“君子不立於危簷之下,如今洛陽、陳留、許昌、淮南,甚至兗州的定陶、東平都在我大漢之下,譙郡快要成為一片飛地了,曹操卻還留戀不走,被我軍全殲還不是遲早的事情。”
劉辯道:“曹操應該是在等待青州大戰的結果,而且徐州境內還有樂毅、郭子儀等人率領的十萬兵馬,這就是曹操堅持不肯放棄譙郡的原因。如果我軍在青州大戰輸了,曹操勢必可以集結徐州的兵馬再犯合肥,劍指金陵,所以青州之戰關係著大漢的存亡,絕不能輸掉!”
商議停當,劉辯立即修書兩封,分別用信鴿連夜寄給淮南的諸葛亮與薛仁貴,讓二人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