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綠…
作為旁觀了“知音”雜誌從崛起到沒落的他來說,差不多把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摸透了。
知音雜誌現在有龐大的讀者群。而且由於這時代的文化背景原因,國人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大多屬於情感壓抑型,其伴生的一個特點是,喜歡窺探他人涉及男女的私生活,飢不擇食,即便是最低劣的,最虛偽的,卻也是最需要的。
這些人往往喜歡呷一口茶,然後舒舒服服坐著,為那些綠帽文章拍手叫好。
而什麼叫綠帽文章?
張宣早早就把握住了此類讀者的扭曲心裡。
只要提筆寫出“那些戀愛中的男女智商都是負數,就算綠色的帽子給你織了一個又一個,你還誇對方手藝好”的文章,保準口碑不錯,賣得好,然後稿費就多。
當然了,張宣筆下從不寫普通人。因為那些為了生存而討活計的底層人勾不起那些讀者的嗨點,無法讓他們在幸災樂禍中享受一點優越感。
只有寫倒黴的名人或倒臺的某某、企業家涉及的男女關係,才能讓他們叫個滿堂彩,大發感慨地指點春秋。
這就是知音雜誌存在的理由。在不過線和不涉及敏感問題、敏感人物的前提下,只要“火”,被誘惑的讀者多,雜誌發行量就大,那麼作者收入也高。為此,知音組織此類稿件,也捨得下本錢…
信中約稿說千字一百五。
這稿酬相對於其他書報雜誌算比較高的了,但對於“知音”這種大型刊物來說,只能算一般般。
而且這時候的“知音”是月刊,每個月一篇稿,每篇五千字,其實也沒多少錢。
一心想著多掙幾個子的張宣嘆了口氣,看來目光還是得多放在其他報紙上。
比如《瀟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今日快報》、《市場指南報》等幾家都市報紙,雖然這些報紙一篇幾百字的文章,稿費只有20元到50元不等,但勝在可以數量多。
如果一個月運氣不錯的話,也是能掙幾百塊錢的。
要知道現在很多人的普通工資都還停留在100到200左右,沿海高一點的也就400或600一月頂天了。
這樣一想,其實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張宣本應該滿足。
可是一看到家裡亂糟糟的光景,那累積的幾萬外債多想一秒都會讓他覺得慌亂。
都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在這個社會大變革時期,張宣抽抽鼻子都能聞到空氣中滿是錢的味道,他也好想放下學業去深城闖一闖,去海南闖一闖。
去擼胳膊子掙幾個錢,幫家裡改善下生活,他是真的不想過著吃了上餐愁下餐、十餐有八餐是紅薯飯的日子了。
這半年他做夢都在想著掙錢,甚至連正經的、不正經的掙錢門道都想好了一個小冊子。
這個時期正經的門道千萬條,就不說了。
就說不正經的吧,張宣覺得憑藉自己這張讓人賞心悅目的皮囊,到了外邊也不會餓死…
正所謂年少不知軟飯香,錯把青春插錯秧;年少不知富婆好,錯把少女當成寶。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遇富婆成家又立業。
掙錢的心情很急切啊,急切到願意光著身子滿世界打滾一圈。
可是撇一眼骨瘦如柴、面板有點鬆垮的母親,張宣又把這顆火熱的心給強摁了下去。
他曉得,要是自己提出放棄高考出去掙錢,阮秀琴同志準會變臉比變天還快,操起掃把,背後哭著喊著“我不活了喲…,你個挨千刀葛…”,然後拼命三郎樣的,撒丫子追自己到天涯海角。
思來想去,強行安慰自己現在還沒有做好掙錢的萬全準備後,兜兜轉轉,張宣那掙錢的辦法又落在了稿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