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倍徑105毫米線膛炮作為主炮。因為改進了炮架,全炮重量降低,減少佔用空間。反後坐裝置也得到了改進,帶有液壓駐退機和同心式復進機,液壓壓力降低。炮身裝有測量炮管彎曲的校正系統。但是車體保留了升級空間,rì後於1980年代後期陸續的升級成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標準。該坦克使用指揮儀式火控系統。主瞄準鏡**穩定,火炮/炮塔也具備穩定能力。炮長使用彈道計算機計算目標資訊、修正資訊和彈道引數,併傳送指令控制火炮開火。計算機能夠令火炮穩定的跟蹤、瞄準目標。該火控保證m1坦克可以攻擊相對本車正在運動的目標。
m1坦克使用萊卡明公司agt-1500燃氣輪機作為發動機。該發動機功率達到1500馬力,能夠使用多種燃料。尾氣從車體尾部上方排出。這種發動機維護較為簡單,排氣較少,更換非常方便。缺點是對沙塵的適應力較差,耗油較多,造價也高昂。
在各場戰爭當中,經常會看到美國人的m1a2後面,會跟著一大排的油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了。
m1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經由沙烏地阿拉伯初次投入戰場,而其xìng能上大幅度勝過它的對手伊拉克所配備蘇聯製造的t…72、t…62和t…55。由於它能在3;000米有效shè擊範圍外shè擊(敵方的shè程以外),因此不太受到反擊,而m1的損失只是十數輛。由於m1沒有敵我識別裝置,所以在沙塵飛舞的沙漠中發生誤中友軍的事件。因此損失中的半數被認為是由於友軍誤擊(敵我識別裝置成為m1發展型m1a1的標準裝備)。
伊拉克戰爭期間的2003年10月29rì,一輛m1遇上了500千克**再加上榴彈製成的ied,爆炸力掀掉了炮塔,造成乘員兩死一傷,這是它在這場戰爭中流的第一滴血,在此後的戰事中,儘管能看到多張m1被擊毀的慘狀照片流傳,但是大多數是被擊傷側面失去行動能力甚或故障無法拖回,由己軍開火銷燬的。託jīng良的滅火抑爆系統以及將彈藥統一放於隔艙以減小側面彈藥投影的福,所有被反坦克彈藥擊中的m1無一出現彈藥殉爆而掀飛炮塔,目前僅有的一例彈藥殉爆炮塔炸飛人員全損的坦克是被數顆152毫米炮彈製成的ied造成。
而據海灣戰爭的損失經驗,幾乎全部命中側面的紀錄都是在進攻伊軍陣地時,而大多數擊中的都是車體,可見在進攻時遇到開火的距離相對較近而此時車體相當暴露,敵彈很易擊中車體,因此將彈藥集中於炮塔後部比t…72式的散放在車體和裝彈機和炮塔後部的各處來,更能減少彈藥被擊中機率。另據03年6月20rì《簡氏週刊》,美軍遇到過一次一輛m1被擊中炮塔彈藥艙引發殉爆的事例,是排爆門挽救了乘員的生命。有一輛m1被無後座力炮擊中後部油箱,無法滅火只得棄車,然後乘員在車裡撒了油和機槍彈,將炮彈艙開啟扔了幾顆燃燒手榴彈,但該車外觀仍然完整,最後動用小牛導彈銷燬。
m1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最驚人例子是在巴格達南面數輛車與7輛t…72在50米距離上對戰,結果美方無損失。到2005年3月,共有80輛m1因為敵軍的關係失去戰鬥力。
在眾多主戰坦克當中,防護能力最強的大概就是英國人的挑戰者2e,但美國人的m1a2也不會相差太多,而且就實戰能力而言,恐怕還是美國人的要更出sè一些,畢竟不管怎麼說,也是在諸多戰場上投入過的兵器,不會像其他的兵器一樣,才剛剛投入戰場沒多久,就會出現諸多問題。
m1a2的外殼硬度,自然是毋庸置疑,那些個逃難的,也是在無路可逃之下,才會將這些廢棄的坦克作為棲身之所。
另一方面,眼見越來越多的惡魔從營地裡衝出,小半個城市也因為這些惡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