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身著寬袍大袖的漢化袈裟,讓人能相信這位佛陀確實離他們並不遙遠。而在佛像之下也擺放著香爐和蒲團,有一個掃地僧人負責看護著這裡。
嶽松從來沒有入廟拜神的習慣,看了一下之後便準備離開了,只是在洞外坡道的不遠處,那個站立著的年老僧人讓他暫時停下了腳步。
眯起雙眼,嶽松喃喃自語道:“這種感覺……圓滿?不對,還有破綻!”
第三十九章 高僧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本土化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而且它的教義也很容易被統治者所接受,各種各樣的寺廟很快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
不過宗教的傳播也很容易失控,那個把自己都賣了的梁武帝暫且不提,在已經發生過的兩次滅佛事件之後,佛教的各個宗脈也安分了許多,靜靜的在官府和道教的注視下發展信眾。
而在南北數百年的分裂得以彌合,天下重歸一統之後,佛門也得到了一個相當穩定的發展環境,高僧大德輩出,一時之間,竟是聲勢顯赫的壓過了道教,至於一直被壓在汙水中的魔門就更不用提了。
在所有名傳天下的高僧之中,最為人所稱頌的便是齊名並稱的四大聖僧了:天台宗的智慧大師、三論宗的嘉祥大師、華嚴宗的帝心尊者、禪宗四祖的道信大師,這四人既有說法之願,又有護法之能,實在是天下間一等一的頂尖人物。
在洛陽城內聽到過他們的名字之後,嶽松便對他們心嚮往之:這四人基本上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佛門現今的領袖人物了,不排除會有一些名聲不顯的隱世人物,但他們也基本可以代表這個世界佛門的最高水平。
知識要在交流中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現在嶽松需要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真氣以供參考,魔門真氣排行在第一位,佛門的真氣也是緊追在後啊!
在看到那個手持禪杖的年老僧人的時候,嶽松第一眼的感覺是高深莫測,再認真看,便發現那雍容爾雅的氣質下是彷彿不可摧破的金剛身軀,縱然鬚眉皆白,仍有凜凜不可犯之威。
即使是站在那裡觀察佛像,這名老僧的周身上下看起來依舊毫無破綻,整個人便如同一個圓滿的神佛造像矗立在人前,讓那些暗懷歹意的惡人根本生不出想要冒犯的意思。
雖然依舊無法在這靜立的人身上看出破綻,但嶽松絕不相信這世界上有真正的圓滿,而且見識過其他高手之後,他也不覺得會和這世上的頂尖高手有這麼大的差距。
意識到這其中存在著什麼問題,嶽松便跟隨在人流中遠遠的綴在這名漫步於佛像之間的老僧後面,看著他認真的端詳著形態各異的佛像,自己也隨著大流向幾個佛像拜了一拜。
越是深入其中,嶽松越能感覺到這名僧人身上的光輝似乎越來越強,整個僧人似乎要和這洞**的佛像同化了一般,注視著他身軀的時候,甚至很難生出想要和他對抗的心思。
運轉心法,將自己的心境徹底澄空,嶽松很快便擺脫了這股莫名情緒的影響,重新看向對方時,他的心中對剛才發生的情況已是清清楚楚:人是很容易被身邊的環境和同類所影響到的,特別是身邊的所有人都處在相同的氛圍中時,你很難不會被這種相同的情緒所浸染。
而剛才的那個僧人卻是用一種莫名的手段將前來拜訪的信眾的虔誠意念轉移到了自己身上,或者說轉移也並不恰當,更恰當的說法是他將自身與遍佈周身的那些佛像進行了同步,在彼此完全相連的情況下,想要對抗他便先要生出對抗神佛的意願,在精神上便直接落到了絕對的下風。
而這樣的手段聽起來或許玄妙,但實際的效果其實跟拉人以壯聲勢沒什麼區別,起到的都是在氣勢上先聲奪人的效果。要破解起來就更沒什麼難度了:哪怕他看起來再怎麼像是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