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望海等萬濤河中下游的城池,合併北陵西岸沿海往北一直到東都山的防務,新設西鎮軍衙司統領,編水陸兩百萬精銳。
西鎮軍以姜晉、沙天河、魏哲、豐逸臣等人為將,除了防備小股魔兵有可能滲透進來,主要還是震懾南面的安西、南詔不敢有什麼異動。
北鎮所負責的防禦區域最為狹窄,但作為根基之地,同樣編有兩百萬精銳兵馬,以左耳、桓榮、袁燕雪、盧少商、姜沛等人為將。
北鎮軍除了要負責魔獐嶺、北陵王城、天羅谷一線的防務外,還要不時分兵清剿天呈山、玄陰谷方向廣及數萬裡廣袤範圍內的魔物。
隕神淵繼離天羅谷足足有一百二三十萬裡遠。
北陵所造的重型天機戰車,還沒有一輛能夠持續奔行一百二三十萬裡而不出問題的,所以,就算魔族在隕神淵那邊防務空虛,陳海想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大軍對隕神淵進行遠征,也是不現實的。
雖然暫時對隕神淵方向鞭長莫及,但不意味著北陵會容忍天羅谷北面的魔域繼續滋生魔物。
而對於盤據中州大平原、北庭乃至更東面的魔物,陳海同樣會不時分出小股精銳兵馬繞過陰魂嶺、武侯嶺,破襲這廣袤區域的養魔地,儘可能限制魔族繼續壯大下去……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戰後(三)
烈王秦冉雖然於建興四十四年囚太上天尊秦世民,自立為帝,是為烈帝,但當時堅稱要從魔族手裡奪回雍京再正式登基繼位,因此沒有新定帝都,也沒有更改年號。
而到烈帝秦冉稱帝第四個年頭秋後,也就是建興四十八年秋,以嵇元烹為首的南撤雍京宗族世閥,同時也是玄元上殿儲存下來的最後核心勢力,最終勸烈帝秦冉定都於安澤,更名為玄京;同時更改年號隆慶,建興四十八年,同時也是隆慶元年。
烈帝秦冉及玄元上殿的南撤勢力定都於玄京城,這也意味著秦冉、嵇元烹等人差不多將原南黎的宗閥世族融入到玄元上殿的勢力範疇以來。
雖然雍京及秦氏皇族的力量在魔劫中損失極其慘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南路軍為主的玄元上殿南撤勢力,依舊擁有五十餘天位真君、四百萬精銳戰力,控制雲嶺,融合、吞併群龍無首的南黎宗閥世族,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當然,這一切還需要天南國在背後沒有施加阻力。
天南國之所以沒有阻止烈帝秦冉及玄元上殿的南撤勢力吞併南黎,因此於隆慶元年秋,南詔三宗正式併入滄源劍派,成為滄源劍派的三脈傳承,而前南詔柱國將軍府、新立的南詔郡國,自然而然也就成為天南國的藩屬國,其兵馬皆合併到天南國的北征討魔軍的序列之中。
與此同時,太衍等安西三宗也併入玄皇天,成為玄皇天在橫斷山脈以東的三脈傳承,安西郡國併為越朝的藩屬國,其兵馬合併到越朝的東征討魔軍序列之下行動。
秦冉、嵇元烹為獲得天南國、越國的支援,吞併南黎的宗閥世族融入玄元上殿,這或許是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而對於安西、南詔而言,僅僅靠橫斷山脈、大婁山這些土地貧瘠的區域,以及七八億流離失所的逃難凡民,根本不足以支撐後續的御魔戰事,投附天南國、越國,由天南國及越國的精銳兵馬進來承擔起抵禦魔劫、壓制北陵的主要責任,或許也是他們此時最佳的選擇。
在建興四十八年秋後,萬濤河以南的御魔兵馬,實際上就整合為三支,一是以秦冉、嵇元烹為首的玄元軍,一支是以天南國太子鄭產為首的天南討魔軍,一支是以越朝鄭王劉汾及安西郡王呂尚、趙孝志等人為首的東征討魔軍。
魔族進攻的銳氣,受挫於北陵軍,卻又沒有建立防線的概念,魔兵魔將蜷縮於武侯嶺、陰魂嶺、洞庭山等地,除此之外,到處都是空隙。
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