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年10月1日,在國慶盛大遊行隊伍透過天安門時,張老師和一位男同學走在隊伍前面的少先隊隊旗下,手捧用銀紙包著的鮮花,在千萬雙目光注視下,穿過金水橋,向天安門城樓跑去……見到毛主席後,她舉手敬隊禮,把鮮花獻給了主席。新華社儲存著一張題為《毛主席和少年兒童》的照片,照片中站在毛主席身邊,脖裡繫著紅領巾、扎小辮、手指前方的女孩就是張筠英。這幅照片曾經在我中學語文教科書裡也出現過。
得知張老師要作客《流金歲月》六一專題節目,我非常興奮,因為我同張老師也有過一段交往。如上所述,兩年前我導演的《聆聽經典》音樂朗誦會特意邀請了張老師參加,當時她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援併到現場精彩獻藝。
四
《聆聽經典,嚮往崇高》音樂會的創意緣於央視一臺同型別的晚會,我當時在現場看完後全身熱血湧動,頭腦突然一個閃念:我也要當一回導演,弄一臺高檔次晚會,還要雲集各路明星大腕。根本沒有預設什麼後續困難,也不懂其中的繁雜程式,更沒有任何人、才、物力做後盾,就這麼莽莽撞撞地白手起家,說幹就幹。雖然碰到無數麻煩、危機、阻礙,終究還是被我弄得漂漂亮亮,這個幼稚輕狂的年少衝動現在看來,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跟張筠英老師沒有任何套路化的禮儀程式,而是十分輕鬆的生活化交往,溝通不費吹灰之力。因為初涉社會,頭腦一套邏輯理念還帶著濃濃的學生氣、孩子氣,也就顯得無知者無畏了。但我對張老師的尊重卻發自內心,她也很樂意交我這個小朋友,相信我的能力,欣賞並支援我的所做所為。在她眼裡,我就是現在的——祖國的花朵。
我自然而然地把單純、活潑、輕鬆的少年意氣帶到了舞臺上。相對於那些訓練有素的大型綜藝晚會司儀,我可能顯得稚嫩、無技巧、不專業,然而藝術家們正是被我這種年輕人的本色深深感染,表演狀態極端亢奮。臺下坐著一千多名來自首都各所高校的“祖國的花朵”,持續地綻放出大規模的燦爛。
張筠英老師興致勃勃地演繹完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正要退場卻被我堵在舞臺上,我要對她進行一個小小的現場採訪。
小 瑋:張老師,請留步,我能不能對您進行一個現場採訪?
張筠英:歡迎啊!
小 瑋:大家再看一眼張老師(此話一出,全場爆笑,張老師亦笑)
張筠英:都看好幾眼了,呵呵!
小 瑋:說錯了,說錯了。大家能不能看出點什麼?(眾大笑)
小 瑋:能不能看出……多少年前?張老師,多少年前啊?
張筠英:嗯,讓我想想……四十年前,五十年前。(小聲對我說)
小 瑋:大家能不能看出五十年前張老師是什麼模樣?(眾大笑)
張筠英:看不出來,我替你們回答吧!(張老師笑)
小 瑋:不過大家回憶一下,上大一時,我們在課堂上都看過一個
短片:一個小女孩在天安門上用手指著遠方,頭就這麼低
著。(我做出低頭的模樣,張老師快要笑暈)
張筠英:不是低頭,是俯身。
小 瑋:那個小女孩就是張老師(全場掌聲起)
張筠英:1953年,在天安門城樓拍的照片。
小 瑋:張老師具體說說當時您跟主席都說了些什麼東西。(此言
一出,全場笑翻,張老師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張筠英: 是說什麼話,不是什麼東西,呵呵。(現場再笑)
張筠英: 那時,不是隨便就能上天安門的,我很小,被選上覺得特
別興奮,從那麼高往下看遊行隊伍相當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