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1981,第29頁。
圖2…3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宣告成立(1918年)塞爾維業—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的建立是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轉折性的大事。它標誌著一個新的歷史程序開始了,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從此納入共同國家的發展道路。人們逐漸在團結和獨立的旗幟下聯合起來,第一次在自己的歷史上擺脫了外國統治,實現了建立統一國家的願望。
但是,鑑於不同的民族、歷史、文化、宗教和政治狀況,這個國家面臨許多無法解決的矛盾。各資產階級集團之所以同意聯合,一方面是為了順應一戰後的歷史潮流,在新國家中爭奪領導權;另一方面是為了壓制和平息戰爭後期出現的革命浪潮,特別是反對正在誕生中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新王國從一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1)這不是一個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聯邦。它的維多夫丹憲法是由一個小的立憲議會透過的,而克羅埃西亞共和農民黨的代表缺席。從1929年起國王廢除了該憲法,實行君主專制。(2)王國是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獨立王國的聯合。但黑山王國喪失了獨立,沒有獲得平等地位。新王國不僅統一了當時相互對立的民族,而且還包括原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幾個半自治省,如伏伊伏丁那、達爾馬提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科索沃,這就產生了內部紛爭和摩擦的前提。〔澳〕科伊喬?佩特羅夫:《戈爾巴喬夫現象——改革年代:蘇聯東歐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第232~233頁。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1)
1943年的南斯拉夫戰場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根本轉折。這年年初,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盟軍在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已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秋季,法西斯義大利投降,軸心國宣告破產。同盟國在各個戰場的節節勝利鼓舞歐洲各國被奴役人民戰勝納粹德國和爭取解放的信心。
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鬥爭在這一年中進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們接連粉碎敵人的三次攻勢,在著名的奈雷特瓦戰役和蘇捷斯卡戰役中寫下了革命英雄主義的篇章。到1943年末,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已擁有30萬名裝備較好的戰士,解放了一半國土。
奈雷特瓦戰役
1943年1月3日,德軍“E”集團軍群最高指揮部司令官亞歷山大?列爾將軍到達羅馬,同義大利最高統帥部的高階指揮官會晤,達成了在南斯拉夫立即實施代號為“白色I…III號作戰方案”的三個作戰方案的協議:“白色I號作戰方案”旨在包圍和消滅科爾頓、卡爾洛瓦茨、奧吉林、克寧、波斯尼亞的彼得羅瓦茨、普里耶多爾和格林等地的游擊隊;“白色II號作戰方案”預計進攻德爾瓦爾、裡夫諾、亞伊策方向的游擊隊;“白色III號作戰方案”規定,應解除黑塞哥維那和達爾馬提亞境內的切特尼克武裝。進攻的日期定在1月15日。敵人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分割解放區,圍殲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和最高司令部,這就是敵人的第四次攻勢。
在這次攻勢中,敵人集中了4個德國師、3個義大利師和2個吉斯林師,總共約8萬人,向兩萬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發起進攻。貝爾格萊德軍事歷史研究所編《1943年的奈雷特瓦—蘇捷斯卡戰役》(Neretva—Sutjeska1943),貝爾格萊德:游擊隊圖書出版社,1969,第111頁。
圖4…9第二無產者旅急行軍
(1943年初)由於氣候惡劣,敵偽於1月20日才執行“白色I號方案”。戰鬥在科爾頓、巴尼亞、利卡和波斯尼亞的克拉伊納等地的解放區激烈展開。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