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他們的想法,聽起來多有道理!
現在就不一樣了……
“大汗,我認為此做法不妥。”我選擇做那出頭鳥,讓皇太極意識到我是很有利用價值的可造之才,畢竟他不可能選一個廢物來跟三大貝勒搞平衡。
“十四弟,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皇太極一副“你有什麼好建議我都聽”的樣子。
“臣弟認為轉攻錦州並非上策,古語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十三萬大軍已至寧遠,正應該一鼓作氣拿下這座城池,若轉攻錦州,路途費時耗力,而得到訊息的錦州必然準備的更加充分,戰之難勝。如進攻不利,再返攻寧遠,恐怕我們計程車氣都會被消磨乾淨,到時更無可能戰勝袁崇煥。”
“十四貝勒,絕非我們不想拿下寧遠,但寧遠城防穩固,由袁崇煥鎮守,如今還有援兵將至,十餘日內若下不了寧遠,很可能面臨被前後夾擊的困境。不若轉攻錦州,或可破城,至不濟,踏平大、小淩河也算一大收穫。”范文程同學還真是盯上大、小淩河兩位美人了。
“大汗!各位大人!難道只我一人覺得,忽然抓到一個去給袁崇煥送這麼重要信件的人,此事非常可疑嗎?有無援兵實在值得商榷,想那大明朝庭能派的精兵這些年來應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是,就算真有援兵,我們十三萬人馬用來圍城打援也足夠了。至於大、小淩河,袁崇煥想修,就讓他修去,寧遠、錦州本來像是兩個攥緊了的拳頭,可袁崇煥偏要修那許多城池,分散了人力、物力,把兩拳頭變作了一根根手指頭,我們可選的進攻目標多了,也更好拿捏,這並非什麼壞事。”
“十四弟說的也有道理,只是嶽託、範先生他們更有經驗些,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此事不需再議,即刻拔營前往錦州,定要一戰克之。”
其實我看得出皇太極已經打定主意去錦州晃悠了,努爾哈赤兵敗寧遠之後,袁崇煥成就了新一代不可戰勝的神話,他心中不是不畏懼的,下意識就想去捏個軟柿子,只是錦州真的軟麼?
護仔
事情果然如我所料的發展著,當我們在大、小淩河運動完來到錦州城下時,部隊已經沒有出發時那麼高昂的戰意,在看到錦州的備戰情況後更是如此。
我可是真正欣賞了一回何謂“堅壁清野”,錦州附近的小村落、沿邊小堡都被清空,啥都沒給咱留下,戰鬥人員、非戰鬥人員和物資都被集中到錦州城裡,最誇張的是連地上生長茂盛的野草都給割了大半。
一個月前,錦州的細作送來的佈防報告還說,副總兵左輔、朱梅分別領著五千人馬在錦州城左右駐防,總兵趙率教和鎮守太監紀用擁兵一萬負責在錦州城居中排程,還有一位叫賈勝的同志帶著數千人作機動巡邏。
現如今我們實際看到的情況跟收到的情報那是完全兩個樣!不過,也怪不得人家,都知道有人要來做客了,還不興人準備準備啊!
現在好了,十三萬人對上錦州城的兩萬多守軍,基本上我都可以向皇太極同學宣告遊戲結束了。自古以來,領數十萬人馬圍攻一座小城,就少有成功的例子,漢代昆陽之戰、三國時合肥之戰都足以為後人警示。
連小說裡的情節也跳不出這個路數,我曾經的最愛——《紫川》第一個□就出現在帕伊保衛戰,史上最強的魔神皇卡特帶著百萬雄兵圍攻小城帕伊,天可憐見的,那丫也沒打贏紫川秀、攻破帕伊不是。
這麼多年,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認為當年敗於寧遠城下,是袁崇煥太厲害,小袁的確厲害,但那不是咱們失敗的唯一原因。照我看打不贏才是正常現象,只要主將通兵事,不怕死怯敵,有戰前準備,那麼誰來都很難克敵制勝。
皇太極以為錦州城沒有袁崇煥,應當很好搞定,事實證明他錯了,人家趙率教照樣可以是一顆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