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百年前,在中國漢人移民前往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就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在居住著。
這些比漢族更早居住在臺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群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東番”,這些被國人細分為“熟番”“生番”,熟番等同於被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清朝政丶府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名詞反應著中國人的民族思想。“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馴服。”
清代時實行“擅入番界則死”政策,將不願承認清朝政丶府統治權之“生番”隔離於界線外。馬關條約簽訂後,殖民臺灣的日本人為了取得礦藏、木材等中高海拔山地資源,打破了原先的平衡,進入番界,於是與這些原住土著部落,發生了多次戰爭。
山脈綿延數百里,山峰跌宕起伏,山勢峻峭挺拔,山下密佈著的鮮有人煙的原始森林,森林內的的樹木、植物經達一場夜雨的洗禮後如同煥發新生一般,呈現一片鬱鬱蔥蔥的亮綠色。叢林內非常安靜,除了林中的鳥鳴外似乎聽不到其它的聲音。
有些昏暗的從林內閃出一。個黑影,這個黑影原來是穿著襤褸軍裝的日軍士兵。又有幾十影子從叢林中閃了出來,活像鬼魂一般,這些人是幾天來面對國防軍的進攻,逃入深山的日本潰兵,駐守的在新竹州各地的日軍部隊在過去的兩天之中,在登陸的國防軍重拳打擊下,大都被全殲,只有一小部分潰兵逃入了深山叢林之中。
這些潰兵裹著警察所裡的日本。警察和一部分日本移民,為了躲避國防軍追擊部隊的追擊向深山從腹地進發,走進似乎無法穿過的叢林。潰兵們披荊斬棘,穿過臺灣山地黑暗的亞熱帶森林,翻過懸崖峽谷,攀登崎嶇不平的山脊。
由於從林的光線很暗,而且行。軍速度快,他們不時被樹根絆倒,或掉進深坑。不知誰發現了一種熒光苷蘚,於是每人都把它抹點在前邊那個人的背上。穿過充滿腐爛植物臭氣的沼澤時,有許多看不見的危險,花了幾個小時才走幾百米。體力上的困難不說,還時刻害怕會遭到山地部族的伏擊。
臺灣山地地形破碎,形成了許多各自獨立的生活。空間,因此孕育出幾十個各自關連卻又獨立的原住民族群。各族群有時相互通婚,有時互相鬥爭,彼此糾結纏繞,充滿許多族群矛盾和歷史仇恨,讓外來統治者有見縫針以番制番的機會。
而現在這些山地部族卻異常難得把矛頭對準了。這些逃入深山的日本軍察和他們的家人,在他們逃入深山密林之後,儘管國防軍不再追擊,但是那些曾經被他們進剿的山地部族卻不斷襲擊他們,數百人的隊伍轉瞬間被擊潰,隨後像是獵物一般被土著民獵殺。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之中,這些山地部落儘管不。斷的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但在日本殖政權的“以番制番”的政策下,各部族間時而反抗日本警察,時而向日本警察投誠,合作進攻反抗族群。二十年多年來,儘管透過的一面鎮一面推行所謂“甘諾”的理藩政策,讓原住民甘心承諾在其境內設定隘勇線,然後以武力壓制原住民,稍有反抗,山地警察就使用山炮炮擊部落,使其不敢再*擾及引發抗日事端。
但幾十年來日。本山地警察對山地部落的屠丶殺、欺凌、課役,這一切只是讓一部分番部選擇了暫時的臣服,不滿與反叛之心日積日甚。在大正九年,臺中山區發生撒拉矛事件,日本殖民政權調派霧社、能高等地警察前往支援,以致霧社地區警力不足。
霧社位臺灣中部山區,濁水溪上源於此。霧社恰好是中、北、東部原住民傳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