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和遠離河床的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主要分佈在烏龍江主河道的兩側,在帕敢場區最為發育(當地稱為水石),翡翠質量較高。
緬甸的翡翠礦石主要集中產於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區,緬甸翡翠玉石礦床,按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習慣上劃分為8大場區(這種所謂的場區,只是行政管理的劃分,不是翡翠成因型別的劃分):龍肯場區、帕敢場區、香洞場區、達木坎場區、會卡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南其—小場場區。每個場區又再劃分為許多小的“廠口”。
中國人愛玉已有8000年的歷史。中國人的至聖先師孔子,為玉賦予了人性之美,幾乎讓一塊溫潤的石頭成為做人的最高境界。戰國時期,秦昭王願意以15座城池交換一塊美玉,足以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當然,這一時期的玉主要是指以白玉為代表的軟玉。到了清代,當來自緬甸的晶瑩通透的綠石頭(翡翠)進入宮廷之後,一股綠色的時尚驟然興起,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翡翠”,因為它宛如春水般的晶瑩澄澈,也因為它的通靈、它的潤透,很快就贏得了皇家貴族的青睞,並贏得了“帝王玉”的美名。“翡翠”,全身深藏著一種積澱的民族情感和審美取向,人們在對它充滿喜愛的同時也稱它為----“硬玉”。
翡翠的顏色分為原生色:白色、綠色、紫色、黑色、墨綠;和次生色:黃色、紅色等。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翡翠主要為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及新加坡等國的華人收藏佩帶,但民族的文化底蘊導致了富裕了的國人對翡翠喜愛的迴歸。改革開放後,中國對珠寶的追捧分別經歷了黃金、紅藍寶石、鑽石等不同階段,現在開始轉為翡翠,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玉文化迴歸”。2003年底,在北京燕莎商場,兩家珠寶經營企業萬瑞祥、泰源豐聯手舉辦的翡翠展上,出現了一串標價為108萬元人民幣的翡翠珠鏈,引起了京城各界的關注,其實這樣的價格對翡翠精品而言實在不高。世界上最貴的翡翠珠鏈出現在1997年秋香港佳士得的翡翠首飾拍賣中,一串由27顆純翠綠珠子組成的珠鏈,每顆珠子直徑在1。52厘米至1。59厘米之間。珠鏈上配了一顆重10克拉的鑽石鏈釦。這條亮麗、華美之極的翡翠珠鏈估價在4000萬港元以上,可最後競拍時,成交價達到了7262萬港元(這串翡翠珠鏈取自一塊重約50千克的緬甸翡翠原石。30多年前,一位東南亞的珠寶商購得這塊原石時,並未覺得它的珍貴,打算將它出售卻無人問津。後來,珠寶商將玉石切開,玉石中央是一塊重約1千克的碧綠翡翠。於是珠寶商將其製成了這條獨一無二的命名為“雙彩”的珠鏈)。有人統計,在中國,精品翡翠近50年來價格上漲了1000倍。
翡翠雖美,但其開採卻十分艱難。在帕敢等地區註冊開採玉石的公司有400多家,但目前正式開採的卻只有50家左右。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緬甸宏邦公司、穩納公司、長龍公司、幸運星公司等幾家公司。開採規模是以挖掘機數量計算,最多的有100多臺,最少的只有1臺,每臺噸位均在25噸以上。
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是由石頭、土和翡翠玉石組成的山丘,工人們首先用炸藥將堅硬的地方炸松,然後用怪手挖掘並將其高高舉起,慢慢地倒向一邊。倒土的地方有幾個有經驗的工人將翡翠玉石挑選出來,每臺怪手邊均有3—4人在挑選。挑選後的土再運到另一地方進行第二次挑選,然後再將廢土運出倒掉。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下挖,直至把整座山挖完。原以為怪手的每次挖掘都會有翡翠玉石發現,其實不然。據開採商講,翡翠玉石很少,怪手幾天挖不到翡翠玉石也是常有的事。更何況翡翠玉石只有在旱季才能開採,而旱季也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挑選出來的翡翠玉石運到開採商指定的地方,由有經驗的人用燈光照射,再根據翡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