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說,“這門課總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長、文明的衰落、文明的解體、文明在空間中的接觸、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國家和宗教。”
周赫煊有夠無恥,準備抄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的鴻篇鉅著《歷史研究》。
這是一本非主流的歷史書,卻在現代歷史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來闡述人類歷史,探討文明的興起與衰落,籍以思考未來的人類命運。
湯因比去年就開始寫這本書了,但他是想點寫點,以論文的形式在媒體上發表,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會寫多少內容。他在未來幾年內撰寫的論文,編撰起來後只是這本書的緒論。
而周赫煊直接拋開緒論,從此書的正文講起六年後湯因比才會發表相關內容。至於本書的最後幾部分,還得等30多年才能問世。
湯因比花了近40年時間來寫這本書……
周赫煊都還沒開講,學生便已經興奮起來,只聽“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國家和宗教”這些大標題,就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258【非主流課程】
湯因比畢竟是英國人,他跟大多數歐美歷史學家一樣,都是以西方世界為中心展開學術研究。
原版《歷史研究》以英國為起點,逐漸擴大到歐美,最後推及全世界。而且在論述古印度和古中國時,湯因比是有成見和偏見的,思維的侷限性也不小。
比如,湯因比強行把歐洲的大統一宗教那套理論,生搬硬套挪置在古中國身上。他的原話是:古代中國社會也是透過一個教會,即大乘佛教才成為今天遠東社會的親體社會。
這就有點扯淡了,包括湯因比對中國先秦思想的一些論述,也表現得似是而非。
周赫煊必須進行修改,在原著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刪改增添部分自己的思想理念。
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下湯因比的名字,開始講述道:“英國有位歷史學家叫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他以前是《曼徹斯特衛報》記者,後來轉行研究歷史。1925年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國際史教授,並擔任倫敦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的研究部主任。他去年發表了幾篇論文,講的是世界各大文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關於研究領域和術語的定義。這些論文對我啟發很大,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就是基於湯因比教授所提出的理論……”
“當我們接觸到文明社會,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文明社會為什麼會產生?它又是如何產生的?湯因比教授把有史以來的文明,大體上歸納為21個社會。在我看來,這21個文明社會可以分為兩類,其中15個文明是另外7個文明的子體,那7個母體文明是直接從原始社會產生的。是哪七個母體文明呢?它們分別是古埃及、蘇美爾(兩河文明)、米諾斯(古希臘之前的青銅文明)、古中國、瑪雅、安第斯(南美古文明)和古印度……”
在座的大部分屬於歷史系高材生,當週赫煊講到這裡,立即有人舉手道:“老師,不是四大文明古國嗎?怎麼到你這裡就成為七大文明瞭?古希臘在哪裡呢?”
周赫煊笑道:“米諾斯文明,就是古希臘的前置文明,我們接下來會將兩者一起探討。”
又有學生問:“老師,米諾斯是什麼文明?”
“南美自生自長的古文明。”周赫煊解釋道。
不愧都是些高材生啊,立即就有學生舉手道:“老師,可現代史學界一致認為,美洲古文明起源於中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瑪雅文明傳播到南美洲後,才在安第斯引發了幾次印第安文明的興起。按照你剛才的理論,安第斯文明應該算瑪雅文明的子體吧?”
周赫煊笑道:“你說的是七八年前的考古史學觀點,而今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表明,南美古文明是獨立發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