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龍三公子寫了副字以作留念。
7月1日,《今日評論》刊載周赫煊的文章,標題為:《當今學生之任務與期望》。
西南聯大雖然被稱為民國最窮的學校,但他們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卻辦出了一本抗戰期間影響最大的綜合性刊物,那便是錢端升先生創辦的《今日評論》。
《今日評論》的創刊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為抗戰提供服務,投稿者主要為西南大學教授,也有一部分文章的作者來自其他學校。投稿人一個個大名鼎鼎,有:朱自清、羅文贛、楊端六、潘光旦、馮友蘭、錢鍾書、陳岱孫、史國綱、葉公超、陸侃如、張道行、林徽因、王元照……等等等等。
文章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有討論戰局的,有討論政治的,有討論經濟的,有討論教育的,有討論社會秩序的。甚至有人公開宣傳共黨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讓以老蔣為首的中央政府非常不高興。
正因如此,常凱申對西南聯大經常不管不顧,甚至教育部也刻意壓著經費不發。而當日寇佔領越南以後,中央政府要求西南聯大搬遷,西南聯大也堅決不肯,因為怕遷到重慶以後失去辦學自由。結果是學校早餐都被取消了,學生們有時候一天只能吃一頓飯,身體素質奇差,經常發生上課暈倒的狀況。
周赫煊那篇文章發表在《今日評論》以後,立即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因為核心觀點只有一個:高校學生最好不要參軍。
周赫煊希望學生們儘可能的學習知識,在戰時大後方多做科學研究,為國家提供先進技術。而且學生們更艱鉅的任務在抗戰勝利以後,屆時中國必然滿目瘡痍,戰後中國的恢復與發展都要依靠這些學生。
有人贊同周赫煊的觀點,也有人表示強烈反對,無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一套。大部分人雖然高喊著抗戰必勝,但其實心裡都沒底兒,恨不得人人都去參軍打仗,投筆從戎更是被視為愛國的典型。
所以有學者狠批周赫煊,認為他是在打擊學生參軍的積極性,這種做法非常要不得。
892【兩個逗比】
林國達感覺人生很奇妙,他只是每天問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居然就被周赫煊認為孺子可教,還把他收為親隨弟子兼文學秘書。
在同學們羨慕的眼神當中,林國達跟隨周赫煊一起離開西南聯大。他對此感到欣喜,同時又萬般不捨,但還是下決心走了,畢竟給周赫煊做入室弟子這種機會很難得。
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著,林國達忍不住問道:“周先生,你到底看上我哪一點?”
“你的思維很活躍,而且文史功底深厚,適合做史學研究。”周赫煊隨口胡謅了一個藉口,其實他是不忍心林國達像歷史上那樣游泳淹死而已。
幾天的接觸下來,周赫煊對林國達已經很瞭解了,這傢伙就是個不長心眼兒的逗比,留在身邊做個開心果還是很有趣兒的。正好於琛在美國那邊待產,秘書位子空著,可以讓林國達負責處理一些文字工作。
林國達還真信了周赫煊的鬼扯,他笑道:“周先生真是慧眼如炬,竟然能看出我是一個潛在的史學天才。不瞞您說,我八歲就熟讀《三國演義》,十五歲看完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可謂是對二十四史瞭如指掌……”
沒等這傢伙說完,周赫煊就打斷道:“你講的那些都是小說。”
“是小說啊,但也是歷史小說嘛,”林國達笑嘻嘻道,“金嶽霖教授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我喜歡讀歷史小說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我喜歡研究歷史,今後再跟著周先生您學習,肯定能夠成為出色的歷史學家!”
周赫煊無奈搖頭:“你高興就好。”
“我一直都很高興,”林國達一本正經道,“正所謂樂觀使人豁達,豁達者才能安心做學問,我一直認為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