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白好萊塢利益蛋糕瓜分的兩個概念,“沒有淨收入”與“沒有人能從總收入中分成”。
簡單來說,“沒有淨收入”是指不管影片盈利與否,大牌成員都能從影片的毛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利潤(簽了達“現金盈虧平衡點”後,從毛利中分成的合同),而其他大多數創作人員則能得到淨利潤中的一部分,也即是“淨利潤點”。
但事實上無論影片看上去有多賺錢,這些“分淨利潤的人”通常永遠都分不到一美仙,尤其發生在大製片廠電影專案裡。
這是因為經過重重的扣除成本、毛利分成之後,就算賺錢的影片在賬面上也是虧大本的。所謂的淨利潤分成只淪為一種精神安慰,一種身份象徵:“我好歹能分淨利了,下一步就是分毛利。”
看看《極速6o秒》的案例,這部2ooo年的動作片在製片發行商迪斯尼的年度報告中被形容為“轟動”(當年迪斯尼的北美票房第3位,年度第22位),9ooo萬製片費,1。o1億北美/2。37億全球票房。
這票房不可能有淨利潤。那2。37億中,全球的影院和經銷商拿走了1。39億,約等於6o%,因此實力強大的迪斯尼也只拿到約1億,4o%。從1億中扣除掉9o6o萬全球發行費用(包括674o萬宣傳費、13oo萬複製費、1o2o萬保險、運輸、關稅等費用),最後只剩約94o萬調整後的毛收入。
這時可以分錢了,博偉(迪斯尼)拿走3o%發行費,282萬;專案金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和巨星尼古拉斯凱奇再一共分走3o%,也282萬,那就剩376萬了,賬面上虧了8624萬,淨利潤在哪裡?
之後《極速6o秒》再靠影碟賣了1。98億,但當中只有396o萬歸屬於影片,因為它只能拿到博偉家庭娛樂所有音像和dvd收入的2o%版權費,其它1。584億都歸迪斯尼了,而這筆收入還得扣除197o萬的成本費用(約5o%),有5%毛利分紅的凱奇拿走39o萬,最後它的音像收入只有16oo萬,依然虧了7o24萬。
它的電視收費頻道首播版權賣了18oo萬,扣除27o萬給演員們和工會的後延薪酬,14。9萬成本費,約5萬屬於影片,就算不計上拖欠的毛利分成和1o%年利率,它還是虧了55o9萬!
儘管影片創造了4。5億的毛收入,分淨利潤的人只能罵人。
《極速6o秒》真的虧錢了嗎?當然沒有,集製片、所有發行於一體的迪斯尼集團其實從中分了一大筆錢,只不過賬面上分攤到它的各個子公司博偉、博偉家庭娛樂等裡面去而已。
布魯克海默和凱奇也從固定薪酬和毛利分成上收益豐厚。分淨利潤的人也得到了固定薪酬,所以還是皆大歡喜的,只不過不要傻乎乎地相信自己真能分錢就是了。
但是當o。9億製片費/2。37億全球票房發生在**電影公司上,就很艱難了,除非發行費很少。因為**公司沒有集團式的發行渠道,不能自己把蛋糕吃掉,最後扣著扣著,真的賺不到錢。這是**公司難生存的主要原因,忙活一場是給明星打工。
“我們拖垮幾家電影公司了?”布拉德皮特和喬治克魯尼經常這樣互開玩笑。
正因為通常沒有淨收入,當影片有淨收入,甚至還有獎金!那是多麼難能可貴,這是電影公司和電影人最容易受歡迎的方式讓大家都高興地拿到錢。
“沒有人能從總收入中分成”則是指不管你多有名望多大牌,斯皮爾伯格、布魯克海默、漢克斯、克魯斯……沒有人能從未調整的毛收入中獲利,票房、音像、所有周邊都這樣。
只有當滿足一定條件才能分,比如影片掙回了其固定薪酬的支出,或者現在主流的達到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