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俊臣與眾位大臣魚貫進入御書房之後,習慣性的偷偷抬眼、想要觀察德慶皇帝的面色神情。
然後,趙俊臣駭然發現,德慶皇帝的一雙眼睛也正在緊緊盯著自己,面無表情、目光冷銳,還暗含著一絲探究與若有所思。
見到這一幕,趙俊臣頓時心中一驚,連忙是垂下眼簾、不敢再看。
出於心中直覺,趙俊臣認為,德慶皇帝這段時間的奇怪態度,恐怕還與自己有些關係。
德慶皇帝的銳利目光在趙俊臣身上停留了許久,直到眾臣行禮問安之後,終於是轉移了視線,緩緩說道:“眾位愛卿就不必多禮了!朕今天召見你們,就是想要與你們討論一下……太子他這次彈劾眾位藩王亂政違法的事情!”
說到這裡,德慶皇帝忍不住輕哼一聲,從御案上撿起一本奏疏,遞給了身邊的大太監張德、示意張德把這本奏疏轉交給眾位大臣傳閱。
眾位閣老與六部尚書陸續看過了這份奏疏之後,一個個皆是表情凝重。
奏疏傳到趙俊臣手裡之後,趙俊臣展開一看,卻發現這份奏疏正是太子朱和堉不久前呈交給德慶皇帝的那份彈劾奏疏。
就像是藩王們的那些自辯奏疏一樣,這份奏疏同樣是直接呈送到德慶皇帝的面前,並沒有經過通政司的渠道,眾位大臣並沒有事先看過,只知道太子朱和堉在這份奏疏之中同時彈劾了十餘位藩王,還羅列了大量的翔實罪證,但所有人都沒有看過具體內容,他們所收到的大部分訊息還是從洛陽方面傳到京城的。
現如今,看過了這份奏疏的具體內容之後,眾位重臣終於是明白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朱和堉這一次又鬧出了很大動靜,但依然是低估了他的決心與動作。
簡而言之,太子這一次的做法,實在是太過火了!
在這份奏疏之中,朱和堉不僅是彈劾了眾位藩王暗中勾結朝廷官員、私自篡改朝廷賬冊、強行吞併百姓田宅等等“輕罪”,甚至還彈劾了藩王們欺君罔上意圖干涉朝政、暗中勾結大明境外勢力走私牟利、逾規越矩大不敬等等“重罪”!
但後面的那些罪行,按理說是絕不能搬到檯面上的!
這些罪行太重了,必然會引發朝野各方動盪、損害皇室聲望,甚至還會影響到德慶皇帝的史書評價。
首先,涉案人員的牽連範圍太廣了,德慶皇帝原本只想要針對部分藩王,但太子朱和堉的這份奏疏的彈劾範圍卻是直接覆蓋了近半數宗室,還牽扯出了大量的朝廷官員!這樣一來,德慶皇帝與朝廷中樞想要妥善處理此事,所面臨的阻力也會大幅增加!
其次,明朝一直都把藩王們視為“國本”之一,若是藩王們的罪行太過於嚴重,朝野官民們就會質疑——他們為何要供養這樣一群蠹蟲壓迫自己?若是大明皇室之中盡是這樣的蠹蟲,又有何資格讓天下供養?
最後,在德慶皇帝的統治之下,藩王們竟是這般的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那是不是意味著德慶皇帝也有御下不嚴、威望缺失、縱容無視的責任?史書工筆又會如何評價這件事情?
德慶皇帝當初發現了“八王船行”的諸般罪行之後,雖然是龍顏大怒、暴跳如雷,但依然是強行壓下了心中怒火,硬是沒有追究那些涉案藩王的罪責,隱忍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一直等到藩王們勾結戶部官員篡改朝廷圖冊的事情曝光之後,才終於是伺機出手、調查藩王們的罪行,就是因為這般緣故!
簡而言之,德慶皇帝與朝廷中樞確實是想要嚴懲部分藩王、趁機減輕宗室帶給朝廷的負擔,但藩王們明面上的罪行絕不能太過於嚴重,否則就會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這些事情,在太子朱和堉離京查案之前,不論是德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