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開讓開,報喜的快馬來啦!”
原來從建文十六年的秋天開始,建文帝在各地募得了重兵,然後在建文十七年的春天,命鄭和率領大軍從北方新修建的威海港出發,準備先出使日本,然後從北海道再繼續往東,經白令海探索美洲新大陸。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這個月裡同時有一支軍隊由太子率領,打著出使朝鮮的名義,突然以東北方面的駐軍和所帶的重兵,與鄭和水軍一起,水陸並進,突襲東北奴兒干都司的女真族人的聚居地,透過幾個月的戰鬥,把整個女真族人的各個部落,全部擊破,不管是投降的還是頑抗的,全部一起處死,只留下未成年者,女性為奴為婢,或令出家為尼,男子都閹割後或入宮為奴,或發往軍前效力。
這一點又是穿越皇皇帝朱允炆為了免除後顧之患的大手筆了——只是這一次,不免過份血腥和殘忍了!
不但在中國境內的女真族人被種族滅絕了,就是從元末起就遷入朝鮮境內的女真族人,也被建文帝命令朝鮮國王遣回中國後紛紛處死。
事實上在正史上的明朝中前期,明朝和朝鮮聯軍先後五次對女真族也進行過大屠殺,明將趙輔曾在他自己寫的《平夷賦自序》之中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對女真族“強壯盡戮,老稚盡俘”;從朝鮮史料給出的建州女真人口數字來看,在經過五次屠殺後,建州三衛合計起來也不過萬餘人而已,其壯丁最多不過兩、三千人。
而這一次建文帝滅絕人性的屠殺,比正史更狠,一個壯丁也沒留,徹底斷了女真族的種。而在正史中,女真族在明初與明朝的關係還是相當良好的,甚至幫過永樂帝朱棣攻打蒙古,但是建文帝顯然不想要未來的敵人幫自己這個忙,而是“攘外必先安內”。
在消滅了女真族後,鄭和繼續遠渡重洋去探索美洲,而太子朱文奎率領大軍,與徐輝祖兩路出兵,由耿炳文鎮守後方為總接應,挾戰勝之威出兵漠北,穩紮穩打,在長城以北修建了幾十座堡壘,步步蠶食蒙古的領地。
這兩仗從建文十七年初一直打到建文十八年底才告一段落,蒙古人遠竄極北之地,明朝盡復元代的遼陽行省和嶺北行省等地,北方轄境最北至北冰洋,最東到白令海——當然,這麼大塊的土地,也是用來封賞有功人士的。
本來在正史中,永樂帝朱棣從1410年到1421年這十年間三次大舉北伐,把蒙古打得數十年間無力南下。現在的建文帝卻反其道而行之,用擅長防守的耿炳文苦守北方十幾年,從不向北方用兵,麻痺了蒙古人,然後畢其功於一役,作出與建州女真自相殘殺的假像,引誘蒙古兵南下,然後大破蒙古主力。
現在蒙古人北竄,去和俄羅斯人爭奪生存空間了,建文帝也就放過了他們,轉而在北方大興堡壘和城鎮,準備鞏固取得的土地——草原上也的確可以建城,關鍵在於選址的遷百姓以充實人口。
而更為關鍵的是,由於建文十八年的大捷,建文帝在建文十九年開了恩科,再次取士,意欲選拔人才,去治理新得到的土地。
北方雖然嚴寒,但是中國人歷來信奉“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說法,所以也沒人表示明確的異議。
況且太子和太子妃還在北方平定零星的戰事,去了北方,能巴結到未來的皇帝,有從龍之功,更是很多人的夢想。
而盱眙的齊家二少爺齊升,正好在建文十八年孝期已滿,就參加了第二年恩科的鄉試。這幾匹從鳳陽的快馬,是到各地去報喜的,大概是先去的北邊的幾個地方,這才轉而南下,往鳳陽以東的盱眙而來。
這幾匹報喜的快馬,正是往齊家而去的。
這一年齊升不過十六歲,就中了舉人,也算是破天荒了。
快馬送到時,齊升並不在家裡,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