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這次率大軍到青州與袁紹爭鋒的目的有三個:第一,解北海之圍。第二,擊破青州黃巾,擄掠人口。第三,將袁紹逐出青州,實現對青州的完全控制。
而現在第一條戰略已經達成,只剩下第二條與第三條等待執行。兩相比較,無疑擊破青州黃巾這支烏合之眾更加容易一些。
就拿袁軍強攻劇縣為例,袁譚以十幾萬人的優勢兵力強攻了將近一月。在城下填上了四五萬人的性命,都沒能拿下來。固然與魏延、徐庶的用兵有關。但也說明在這冷兵器的年代,攻城是一件何等困難的事情!
袁軍雖然暫時吃了敗仗。但並沒有傷筋動骨。
臨淄的袁譚麾下還有五萬多人,麾下有張郃、蕭摩訶兩員大將,謀士有郭圖、辛評;再加上臨淄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城高牆厚,人口眾多,攻城難度遠在劇縣之上。
退守泰山郡的顏良、麴義麾下有六萬混合隊伍,憑藉著泰山腳下的險要,設定了不少箭臺石壘,同樣易守難攻。
更加困難的是袁紹還統率了五萬多人盤踞在泰山與臨淄中間的濟南國。與兩地之間構成了一個堅固的三角關係。無論自己攻打任何一個地方,都會遭到敵軍從後面的掣肘。
“嗯,王景略說的很有道理,既然驅逐袁紹更加困難一些,那就暫時改變戰略。先把平定膠東半島,擊破黃巾放在首位吧!等收編了黃巾軍之後,也可以效仿袁譚的攻城策略,讓歸降的黃巾軍衝在最前面做炮灰!”
劉辯目光轉動,思忖了片刻之後。把目光投向徐庶:“元直以為王景略的建議如何?”
徐庶起身拱手作答:“王景略所言極是,青州境內自去年便黃巾肆虐,無日不戰,民心早已厭戰。與袁紹爭鋒。絕不是朝夕之事,先把平定半島,擊破黃巾放在首位才是上上之策。”
既然王猛與徐庶意見一致。劉辯就不在猶豫,當即在席間釋出號令。
命薛禮將兵馬分做三路。分別撥給秦瓊、常遇春各自兩萬人,兵分兩路掉頭向西南進軍。追襲進入了山陽郡、任城國、東平國三地的百萬黃巾,以擄掠人口,整編叛軍為戰略目標。
進入兗州境內的青州黃巾多達百萬,乍一聽怪嚇人,但實際上有戰力的精壯不過二十萬左右,其他的人口絕大部分都是強行擄掠的婦孺老幼。青州黃巾所到之處,不管你是否願意,也不管男女老幼,上至六十歲老嫗,下至襁褓中的嬰兒,一律強行裹挾進隊伍之中充數。
故此,青州黃巾的人口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過才一年多的時間,便發展到了一百四五十萬。幾乎把整個青州的三百萬人口擄走了一多半,一時之間,導致齊魯大地許多村莊鄉鎮變成了荒無人煙的廢墟。
青州黃巾軍人數雖多,但毫無軍紀,再加上沒有統一的領導人,各自為戰,戰鬥力低的讓人難以想象。一支三千人的郡兵隊伍,只要將領用兵有方,差不多就能夠擊破兩萬黃巾賊寇,若是名將率領的隊伍,那就更加不好說了。
歷史上的公孫瓚在南下與袁紹爭奪青州的時候,就曾經以一萬五千人馬,擊破收編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而曹操更是以三萬正規軍,擊破俘獲了百萬青州黃巾,從而大幅提升了治下的人口,為日後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遠的不說,就拿二月份進入了青州的袁紹來說,從冀州發兵的時候只有十一萬,但連續在泰山、濟南、齊三地擊破了四十多萬黃巾賊寇,迅速的把兵力擴充到了二十萬。雖然新收編的這些黃巾軍戰力低下,但攻城的時候拿來做炮灰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正是以上原因,所以劉辯認為追襲青州黃巾的人馬不用太多,只需要常遇春、秦瓊統兵,四萬人馬便可以擊破百萬黃巾賊寇。
又命田真即刻動身,快馬趕往薛禮大營擔任副將,共同率領剩下的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