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功!此去廬陵不成功,便成仁!”
這支部隊是由陳慶之親自挑選。完全按照他的標準組建的,幾乎由清一色的寒門子弟或者窮苦百姓構成。陳慶之認為,窮苦百姓聽話容易調教,而且捨得流血流汗,不會像世家子弟那樣嬌貴高傲,更不會因為自己文弱而輕視自己。在陳慶之看來,是否讀書識字在其次,只有完全服從自己的命令才是王道!
大半年的相處下來,這支白袍軍對於陳慶之的愛兵如子發自肺腑的感激。心甘情願的為他賣命。而且他們對於陳慶之富有感染力的鼓舞方式非常認同,每次聽陳慶之講話都會熱血澎湃,在心底產生一種馬革裹屍而還的豪情壯志。
“不成功,便成仁!”七千白袍軍用響亮的口號。異口同聲的響應陳慶之的號召。
大軍剛剛上路,忽然馬蹄聲起,只見文鴦引數十騎御林軍快馬加鞭趕了上來。一邊策馬緊追,一邊高聲大喊:“陳將軍。請留步!”
“竟然是文鴦?不知所為何來?”
陳慶之皺眉,心中忽然生出了一股不祥的預感。難不成天子改變主意,不打算讓自己擔任主將了?
這一刻,陳慶之的心情格外的沉重,自己練兵半年,為的就是一雪前恥,難不成天子不肯給自己這個機會麼?
“停!”陳慶之眉頭緊蹙,抬手下令軍隊停下腳步。
正沉思間,文鴦已經飛馬趕到近前,陳慶之急忙下馬,領著身邊的隨從一起以軍禮與文鴦相見:“不知文統領快馬趕來有何吩咐?”
文鴦翻身下馬,從馬鞍上拿起一副白色的旌旗,上面的墨汁才剛剛乾涸:“這是陛下親筆為你們白袍軍送的口號,請陳將軍命人在軍中裱繡了掛起,以壯聲威!”
文鴦說著話將旌旗抖開,赫然是十四個篆體大字,“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筆力蒼遒有力,功底非凡。
“哈哈……請文統領代之多謝陛下!”陳慶之懸著的一顆心方才落地,大笑著接過旌旗,連聲道謝。
將旌旗交給了陳慶之,文鴦引隨從撥馬而去。陳慶之繼續率軍趕路。
看著皇帝賞賜的這面旗幟,陳慶之不由得心潮澎湃,在心裡默默唸叨:“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我陳慶之一定要用太平軍的鮮血來證明,我不比任何人差,岳飛、李靖,我不會輸給你們,我要天下人都看到,書生一樣可以拜大將!”
回顧左右高聲喝道:“太平軍來勢洶洶,廬陵戰事吃緊。我軍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廬陵,本將要求每日至少行軍一百里,爭取十五日之內抵達,全軍須以最快速度行軍,若是遲到一日,每人杖責軍棍二十,包括本將在內,俱都一視同仁!”
隨著陳慶之一聲令下,一萬七千正規軍,加上運輸糧食輜重的輜輔兵,以及填河架橋的民夫在內,總計兩萬餘人,全部急速行軍,使出渾身解數順著驛道向南而去。伴隨著滾滾煙塵,逐漸越去越遠。
賞賜了陳慶之旌旗鼓舞軍心,劉辯繼續主持廟算。除了太平軍大舉壓境之外,建安郡境內,也就是劉辯穿越前的福建境內,以及鄱陽湖一帶,山越叛軍此起彼伏,仍然需要派遣兩支人馬分別前往建安、鄱陽兩地鎮壓。為徐晃、陳慶之解除後顧之憂,安百姓之心。
“誰敢率一支人馬前往建安,掃平山越?”劉辯掃了滿堂武將一眼,厲聲喝問。
趙雲大步出列:“雲自從受封以來,寸功未立,願求一支人馬前往建安,掃平山越叛軍!”
在劉辯的心裡,最理想的人選就是趙雲,他能主動請纓,自然再好不過。正要開口答應,陸康卻站了出來:“老臣保舉一名青年才俊,此人乃是會稽山陰人,自幼熟讀兵書,弓馬嫻熟,可以與子龍將軍一同出征!”(未完待續……)
三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