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也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
洛城。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城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
洛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以洛城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共經歷十三個建都朝代;累計建都史達千餘年。洛城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東漢光武中興、明章之治、西晉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武周遺風在這裡上演;歷代帝王貴胄、文人騷等均對洛城的都城地位有著極高評價。
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焉”;漢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城”;班固曰“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裡”;唐太宗曰“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鹹曰帝京”;韋應物“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宋太祖曰“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馬光曰“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城”……
如此璀璨的歷史讓洛城及其周邊古墓縱橫;帝王墓、王公墓、貴族墓不計其數。也正因如此;洛城成為全國盜墓賊最多;盜墓現象最嚴重的城市。
抵達洛城;秦學兵等人根本沒時間進入老城區逛一圈;當務之急是趕緊趕到出事地點包歐陽戰略等人救出來。
車子開出沒多遠;秦學兵突然喊停;下車眺望遠方:“好雄壯的一條龍脈;難怪洛城能成為十三朝古都;這條龍脈居功至偉。”
聞言;白禮堂不由愣了一下;問道:“你不會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吧?”
“我這是第一次來洛城;有什麼值得奇怪的?”秦學兵白了他一眼;這天下;他沒去過的、不知道的地方多得是。
“龍門;也就是龍門石窟所在地。”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裡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伊闕兩岸分別是龍門山和香山。
龍門春秋時期就稱“闕塞”或“伊闕”了。公元前239年;秦將白起在這裡消滅韓魏聯軍24萬;下了以少勝多的“伊闕之戰”的奇蹟;這在《史記?秦本紀》中寫得很清楚。
東漢時;傅毅作賦;其中寫道“因龍門以朝;開伊闕以達聰”;終於出現了“龍門”二字不過“龍門”二字經過隋煬帝的“金口玉言”;才算確定下來。
據隋煬帝欲建都洛陽;登邙山觀察地形;南望伊闕;道:“此非龍門耶?自古何不建都於此?”大臣蘇威趕緊奉承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意思是;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這裡風水好;有龍脈;但都不敢妄稱此為龍門;就等著您來命名呢從此“龍門”的名字廣為流傳。
“等回來時;一定要暢遊龍門。”秦學兵雖然沒有來過龍門;但並非一無所知;小時候的課本上就有龍門石窟。
在龍門石窟對面的香山上還有一處白園;是大詩人白居易的葬身之地。白居易是這麼形容龍門:洛城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城八大景之首。
“不用等回來時;我們現在就是要去龍門山。”白禮堂苦笑著。
“大哥;不;我叫你白大爺;你沒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