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朝堂,虛虛實實間傳言越發囂張,眾人早已深信不疑,卻唯獨不敢將那個名字宣之於口。畢竟「誹謗太子」不比任何一個足以斷了仕途的罪名要輕。
直到幾日後柯侍郎從臨時駐紮在京畿的西北軍中找到了一個人,這片山雨欲來之勢被推上了頂峰,而後一聲平地驚雷,終於將那眾人私心裡暗底下才敢說的話擺上了宣政殿。
紙包不住火,最後總有人願意開口。
那位西北大營計程車兵說看見過臨淄王和他的護衛隊,就在大約一個月前的深夜——隔了校場和一片雲杉林仍能看到伶仃的火光,一切罪行在黑暗無聲中進行;隨後臨淄王失蹤,隨他而來的那支親隨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西北大營的將士仿若太子私兵,竟將那夜的事瞞得嚴嚴實實,可那畢竟是臨淄王,太子怎麼能……
宣政殿上鴉雀無聲,任誰都聽得出這士兵話中駭人的弦外之音。
聖人始終一言不發地聽著,直到金殿中逐漸傳來了低聲切切私語,他有些疲乏的眼皮終於動了動,頗帶了幾分威壓地朝著西北營士兵看過去。
「你的意思是,太子關押了臨淄王,又殺了護衛他的一千親隨?」
殿上那位「證人」頭一次朝見天子,戰戰兢兢哆哆嗦嗦地回了個「是」,想要轉頭去看帶他上殿的柯順哲,但似乎是在顧忌著之前某種叮囑,又堪堪停住了動作,將頭垂了下去。
不論如何,這席話中又有幾分真假,他都說完了該說的一切,答案已經十分顯而易見。朝臣,或者說是臨淄王的簇擁們需要的只是這樣一個藉口,拋磚引玉,好叫他們光明正大地說出下面的話來。
「視西北營幾萬將士為私兵,扣押親王……這些似乎不在儲君的許可權之內。」
柯順哲率先開了個口子,後面的話便好說了。
刑部的大臣道:「太子這次逾權行事,實在是不將聖人放在眼裡。命西北營殺親衛隊關臨淄王,這若是往嚴重了說,那可是造反譁變!」
不知何處幾位大臣附和道:「臣懇請聖人嚴懲太子!」
最後兵部尚書嘆了口氣,站出來道了聲:「太子之事的確該查清楚,可當務之急還是先將臨淄王從西北大營救出來。」
若今日殿上的指控是確有其事,如今太子人尚在漠北處理善後,此時朝廷派人去營救臨淄王,原本不會與太子真刀真槍地碰上……
「臣鬥膽,請聖人派十六衛協助營救臨淄王。」
說話的是柯順哲,他作為李皎一派在朝中主要的話事人,能借旁人之口說出來的話從來不會自己說,面上也一向不會顯露半分多餘的情緒;可此時他的語氣卻帶了十分的懇切,眼中可以稱之為憂心忡忡的古怪神色叫一旁的臣工都有些意外。
聖人卻像是聽到了什麼有趣的話,隨意靠在龍椅上的身子一動,坐正了,問他:
「為什麼?太子人在漠北,又已經將兵符交了回來,難道西北大營還會抗旨不成?」
不,太子一定會來。
柯順哲心道,卻說:「因為執掌中原所有軍隊排程之權的……除了聖人的虎符,還有白虎節堂。」
當他說出這個朝中大半人不曾聽說過的名字時,聖人雙眼果然眯了起來,
「而白虎節堂的真正話事人……正是太子殿下。若是太子有心不交出臨淄王,西北大營的確有抗旨的可
能。」
白虎堂,聖人在早於五年前便將一國軍權交到了李裴的手上,這樣的信任放在毫不猶豫便能廢后、將許家連根拔起的當今身上實在是荒唐。若不是親眼見到了兩年前開元賭坊底下那一幕,柯順哲如何也想不到竟會這樣。
聖人卻低聲笑了笑。
這笑聲中不至於帶著怒意,卻也已經有了幾分不滿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