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做是他,他早就被打殘了,一個廢掉的皇子,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甚至連他的死因都不清楚。
就算有那些臣子也沒用,如果自己被人殺了,靖難和貴定會把那些官員踩在腳下,畢竟還沒有到明朝的時候,文臣們的勢力還很弱小。
一想起那些靖難大臣,朱高熾就打定主意,那些權臣仗著與漢王的關係,一直在為二哥撐腰,為二哥謀取更多的好處。
就算父皇不收拾他們,他們也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
永樂三年8月中旬,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究,終於在姚廣孝、幕僚解縉、鄭賜的幫助下,修成了《永樂》,皇帝陛下親手書寫了一篇前言,並命名為《永樂》。
《永樂大典》22877冊,收錄了七八千多種古代文獻,囊括了《史》、《子書》、《詩經》、《周易》、《永樂》、《明史》,可謂囊括了中國幾千年的智慧寶庫。
朱高熾聽說永樂皇帝的事情已經辦妥,立刻趕到了太和殿,姚廣孝,還有幾個幕僚,都在這裡。
“孩兒拜見父親,永樂大典已經結束,我恭喜父親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朱高熾恭喜地說道。
“起來吧。”朱棣心情大好,激動地說了一句。
永樂大典持續了一年有餘,涉及三千餘名士大夫、官員,不知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引發了朝中和之爭。
現在,朱棣的成就已經很大了,歷史上都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他一定會被載入史冊。
這是朱棣最喜歡的事情,也是他最喜歡的。
“父親,永樂之事已經結束,我們要不要多抄錄一些,讓所有人都能看一看,為我們華夏傳承了數千年的文明做出貢獻。”
朱高熾很清楚,永樂大典記錄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堪稱一部偉大的傑作,若是一直珍藏在宮裡,那就太浪費了。
只是永樂大典在後人手中丟失,這對中國來說是一種重大的損失,即便是後來的一些版本,也為我們對宋元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更別說完整的版本了。
永樂之亂,使宋、元兩朝文學都隨之消逝,是一種無法挽回的學術損失。
眼下永樂大典近在眼前,朱高熾豈能不動心,當務之急,還是要把永樂大典傳承下來。
“咦!你說要讓所有人都看?”朱棣不悅地說道,朱棣之所以要寫永樂皇帝的詔書,就是想讓他在宮中多看幾眼,同時也能彰顯皇帝的威嚴和魄力。
他從來沒有打算將這件事公之於眾。
“是啊,父親,永樂大典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大明人民一定要看一看,才能在這裡賺取更多的財富,這裡面的很多東西,對於大明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這樣的寶貝,理應與所有人分享,以示我的仁慈和睿智。”朱高熾由衷地說道。
這可是一件寶貝,絕對不能丟了。
“太子殿下,你可能不知道,永樂大典一共有一萬兩千本,一共一萬兩千本,如果你要繼續抄錄下去,不但要消耗很多的文書,還要不斷的抄錄,這個專案很大。”
解縉作為永樂皇帝的傳人,自然知道這本書的花費有多大,按照他的說法,想要完成這個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且不說數萬名讀書人沒日沒夜地抄錄,光是這一筆鉅款,就足以讓他們望而卻步了。
朱高熾冷冷一笑,他知道,自己能對付得了他們。
“父親,我有辦法,我會改良紙張,製作的紙張不但質量更好,價格也更便宜,可以降低到現在的價格。”
“啥?你有什麼想法?朱棣猛地起身,整個人都驚呆了。
“少主,你能不能改良一下你的造紙術?解榮也是一臉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