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的瓦罐,是那種肚子大、口小,並且有蓋的。
之後,他又買了些小鮑魚、仔雞、老鴨、墨魚、鵪鶉蛋等食材。
他準備從今天起,試做自己構想中的平民版佛跳牆。
他暫時沒有資金再開一個主打佛跳牆的連鎖店。
但他可以從今天起,不斷研究佛跳牆的做法。
他希望能用盡量普通、便宜的食材,做出特別的滋味。
原時空他幾次創業,得到很多心得。
其中有一個心得是——如果能把某道菜做得很有特色,就完全可以開一個以此為主打菜的連鎖店。
做好了,不說大富大貴,賺個幾百萬,上千萬,並不是很難。
他見過很多廚藝不錯的廚師創業,結果卻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
原因他幫著分析了一些。
其中有一個共性,他覺得是那些廚師開店,並沒有核心競爭力。
可能店裡的每道菜,水準都不錯。
但卻沒有一道讓大部分顧客都覺得驚豔的菜。
用一句時髦點的話說,就是——有高原沒高峰。
相比之下,一些主打某一道菜的小店,反而很多都做得挺成功。
比如:主打鍋貼的。
比如:主打狗肉或者羊肉的。
等等。
因為有這樣的心得,楊星宇做生意,更喜歡精研某一道主打菜。
把一道主打菜,精研到同行難以模仿、難以超越的程度,想賺錢就變得簡單了。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把每道菜都精研到那個程度?
乍一聽很有道理。
如果每道菜都有遠超同行業的水平,那生意想差也難。
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一個人,能把某一道菜研究到那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很多廚師一輩子都研究不出那樣一道菜來,何況是一二十道那樣的菜?
樣樣會、不如一門通。
這是他的領悟。
……
廚房裡。
楊星宇在水槽那裡洗瓦罐的時候,正在案板那裡練習刀工的鐘星飛,好奇問:“大鍋,你準備醃鹹(本地發音:han)菜嗎?”
本地人醃鹹菜,確實習慣用這種肚大、口小的瓦罐。
其實,本地有一種挺小的、專門煨菜的瓦罐。
楊星宇小時候,母親偶爾就會煨一罐菜。
用料很簡單,一般用的是豬皮加黃豆。
做法也簡單,晚飯後,將裝了豬皮、黃豆和清水的瓦罐,蓋好蓋子,放進灶膛裡,灶膛裡要有還沒完全熄滅的草木灰。
瓦罐放進去後,在沒有徹底熄滅的灰燼上,堆上一層厚厚的稻殼,或者鋸木屑。
煨上一夜,第二天早上,把瓦罐從灶膛裡拿出來,揭開蓋子,就會有濃濃的香氣飄散出來。
瓦罐裡的豬皮、黃豆都會煨得稀爛,真正的入口即化,豬皮夾在筷子上,會像果凍一樣顫動,但卻比果凍還嫩。
在他們老家那邊,在楊星宇小的時候,越是沒有牙齒的老人,越是喜歡用瓦罐這樣煨菜。
不過,楊星宇現在研究佛跳牆,為的是開店做生意。
所以,他不能用那種專門煨菜的小瓦罐。
否則,出菜的效率太低,小瓦罐一次能裝的東西太少,效率太低。
他想先試試大一點的瓦罐,一次多煨一些出來。
回頭,他也會試試那樣的小瓦罐。
還打算嘗試鵬城那邊的佛跳牆做法,用蒸灶和小瓷盅,蒸制。
他要嘗試和比較各種做法,最後選一個效果不錯、成本不高法子。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