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錦還鄉’,因為按照衣錦還鄉的標準需要孫有財採買很多吃食和布匹回家,只有那樣才能顯示出孫有財在外面賺了大錢。
孫有田很清楚自家沒那個本事守住這些錢財,所以哥倆悄無聲息的返回家裡,藉著夜色點了燈才把孫有財賺到的錢拿給父母看。
孫槐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離開家最遠的距離就是去隔壁村娶媳婦那一天,所以他沒什麼見識,也不知道這麼多錢該怎麼花,索性他就一聲不吭的看著出息的老二,那意思分明就是要自家老二自己拿主意。
吃不飽飯的一家人也都是一樣的想法,也就是在碼頭扛包有了見識的大哥孫有田還能給點建議。
孫有田一邊幫著弟弟把銀子暫時埋進屋子裡,一邊小聲說道:“老二,明兒你只帶4兩銀子從外面回來,只少買點糧食就成。別人看見了你就說是賺了錢回來給家裡買點吃的,那邊給多少工錢你都說出來,別藏私,這樣大家就不會懷疑了。”
孫有財點了點頭道:“我聽大哥的,對了大哥,咱們一家子都去臺南吧!那邊比咱泉州好多了,唐人不欺負咱們這種窮人。有人欺負咱們,那個管事的爛槍林還會給咱們窮人出頭,這麼好的地方咱們全家一起過去享福多好,到時候我跟管事說說,大哥和爹都去上工,每人一個月能賺2塊銀元呢,可比種地賺的多。”
孫槐捨不得自己那三畝田,搖了搖頭道:“我和你娘就不去了,咱家這三畝田夠吃了,你們帶上老三一起去吧,他腿腳落下病根了,你們哥倆要是賺了錢就幫幫老三。老四在族學了學的挺好,那是咱們家的希望,族老昨天還說老四能考上秀才呢,可不敢耽誤了他。”
小丫頭小花沒提,倒是孫有財受了唐人的影響已經沒有了那種原來的觀念,所以他主動開口說道:“爹,這三畝田還是給老四吧!他念書需要花錢,咱把這地給老四,他收租子就夠他的口糧了,咱們一家子去臺南給唐人打工,賺了錢財還能給老四貼補,我可聽人說了,這書唸的越多花錢也越多,老四要是真考上了秀才,那以後花錢的地方可多了。真要是老四以後還能考舉人,您不會指望著這三畝地供他去趕考吧!”
說話間孫有財從懷裡摸出幾塊從臺南買的糖分給一家人,這才繼續說道:“臺南的唐人老爺也在辦學,那邊男人女人都可以當官,而且聽說13個大官裡面就有2個是女人,所以咱家老五也該送去臺南唸書,就算當不了官,讀了書也總能嫁個更好的人家吧!”
孫槐也聽說過臺南有女官,畢竟泉州這地方與臺南很近,彼此交流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閒話都在泉州傳播的很廣,這倒是讓孫槐有點心動了。
或許時代讓許多人有了重男輕女的想法,可是在經濟條件有所改善的情況下,這種思想只會越來越淡泊。
以前是沒得選,男性畢竟是勞動力,在這樣一個時代重男輕女其實更多是無奈。
沒有什麼想不通的,孫槐其實也希望自己女兒能嫁個好人家,所以他只能點頭答應道:“老二賺錢了,養活小花也不是什麼難事,給口飯吃她就餓不死,能送去讀書那更是好事。不過咱們都去臺南幹活,家裡就留下你娘和老四,我可不放心。”
孫有財笑道:“娘也跟著去啊!她還得照顧小花呢!我跟管事的都說好了,咱們工地也招做飯的,娘去了就能上工,一個月也能賺1塊多呢!”
孫張氏倒是沒有什麼女子不能拋頭露面的觀念,那些糟粕都是文人士紳之間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有錢人的私慾在作祟,窮人家飯都吃不上了,哪有那麼多顧慮。
聽到一塊多錢的收入,孫張氏立刻問道:“老二,你沒騙娘吧!真有一塊錢?”
孫有財笑著點了點頭道:“一塊多呢!具體多了多少我沒記住,管事就隨口跟我說了一次,反正肯定是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