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話了
長孫無忌也出了朝班,道:“皇上,老臣以為,王平安此言不無道理,但是老臣怕李恪回來後,繼續與皇上您作對,那豈不糟糕”
這話聽似沒有主見,首尾兩顧,等於是廢話,其實他的態度也是明確的,那就是接李恪回來。他是最厭惡李恪的人,整個大唐沒有人更比他厭惡李恪了。然而,身為宰相,他也明白,這事如果硬非得說李恪“有罪”,也不是不行,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強詞奪理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可問題是,要真是硬把李恪給定了罪,那以後再碰上這種事,比如說李治的兒子們互相攻擊,那可能就會使出更加狠毒的招術,並且不顧情義了。大唐朝不是隻有這一代,君臣都希望這李家的江山,能十代百代的傳下去,如果兄弟之間互相陷害,變得沒有底線了,那可就糟糕之極了,國家非得亂套不可。
長孫無忌幫著李治,弄起李恪來,下手絕不留情,但卻也仍是有底線的,就是他們始終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別管私底下多麼狠毒,可表面上卻是仁義道德,一樣不缺
可如果這次真把李恪強行定罪,不聽李恪的“無罪陳詞”,那他們就失去制高點了,他們這代人的事情能擺平,可卻會留下巨大的隱患,什麼事情一旦沒了底線,那就會變得非常可怕。道德要有底線,就算是假道德,也得有個底線
李治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卻沒能立即聽明白,他頭疼得厲害,頭腦不是那麼清醒。他搖頭道:“舅舅,你這不是說了等於沒說麼,讓不讓李恪回來,話都讓你說了。”
長孫無忌臉上肌肉抽了抽,心想:“糊塗,我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怎麼能是沒說呢”
皇帝聽不明白,可大臣們卻是都聽明白了,長孫無忌一表態,大家附議便是,就算是附議錯了,最後查源頭,也是查長孫無忌,查不到大家的頭上。
褚遂良站了出來,道:“皇上,老臣以為,還是將吳王接回長安為上。至於他回來後,是否還要和皇上您做對,那也不必擔心,見招拆招便是”
大臣們紛紛點頭,都說:“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在的關鍵是把眼前的事情解決掉,李恪是不是有罪,得先確定好”
李治砰地一拍桌子,喝道:“他當然有罪,這點誰都知道”
大臣們一起皺起眉頭,心想:“我們當然知道,不過現在不是拿不出證據來嘛大家在這裡討論了一天,為的是啥,不就是為了討論怎麼能定他的罪麼,可問題是沒法定他的罪,至少沒法光明正大的定啊。要是現在一咬牙,非得定他個罪不可,以後你的皇子或者皇孫們再打架,那可就什麼狠毒的招術都能用出來了,玄武門之變,代代都得出現”
就算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時也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的,要不是李建成他們,往死裡逼李世民,那李世民也不會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應,說不定還得再暗鬥幾年呢
王平安沒有回到朝班裡,他道:“皇上,李恪當然是有罪的,但需當明正典刑才好,而明正典刑就得審判啊,得把他抓回長安後,才能進行審判的,他在營州,如何審法?”
皇帝一發脾氣,他便不再叫吳王,而改直呼其名,表面上是順著皇帝的意,可實際上,他叫的是李恪,而不是梟恪,代表在沒把李恪弄回長安前,暫時不要定他的罪,李恪在沒被審判之前,還是“清白”的。
李治糊里糊塗,他也是一整天煩心,再加上又沒吃飯,脾氣難免大,脾氣一大,頭腦也就不清醒了他道:“照你說的,讓李恪回來,就是為了審判他,那他豈有不明白之理,他還肯回來嗎?”
這話一出口,大殿之內,立時嗡嗡起來,大臣都說起話來,當然,沒人敢明說,可議論起來,卻都在暗示,如果李恪不肯回來接受審判,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