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
一隊騎兵衝進了長安城。
「哪的捷報?」
有人問道。
可騎兵的速度太快,沒回答。
但他們在前面就喊了出來。
「突厥大敗,阿史那賀魯僅以身免。」
那些百姓愣住了。
「突厥……敗了?」
阿史那賀魯不是打不死的小強嗎?
大唐出征幾次了,每一次都能讓他損失慘重,但卻無法滅掉他的根本。
一個老人挑著柴火進城賣,他歡喜的道:「阿史那賀魯敗了?等賣了柴火,打一壺酒回家喝去!」
……
「……長安的糧食岌岌可危了。」唐臨的眉頭皺的苦大仇深,「移民有些用處,但還是不夠,臣以為至少要移民十萬人以上,此後每年移民一萬到兩萬……」
李治一聽就有些習慣性的空虛。
作為都城,長安地區就是他的基本盤,他的大本營。
大本營的人口自然越多越好,最好大唐的人口一半就在長安。
這個想法不現實,但不斷削弱長安也不現實吧。
「長安人口不斷縮減也不是好事。」李治先定調子,「一旦出現些急事……」
比如說有叛逆逼近長安,這時候人口就是妥妥的戰鬥力!
「咳咳!」
長孫無忌起身道:「陛下,若是真到了那等時候,老臣以為,長安的人口再多也無濟於事。」
「長孫相公說得好。」韓瑗起身,「當叛軍兵臨長安時,大唐怕是……」
都火燒眉毛了再去說人口多寡有意思?
李勣淡淡的道:「大唐如今君明臣賢,陛下多慮了。」
這話還有個潛臺詞:若是君不明臣不賢,長安就算是聚集了億兆人口也只是等閒。
唐臨說道:「陛下,長安及周邊每年新增人口不少,若是不管,缺糧會越演越烈,最後只能遷都。」
「大膽!」
李義府起身呵斥,「遷都何等事,也能拿出來說嗎?」
這個小人!
唐臨冷笑道:「為何不能說?你可知從洛陽調運糧食進來有多難?三門峽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水流湍急。河中心有兩塊巨石,把水分為三股,直衝而下,下面更有砥柱阻攔,人稱中流砥柱……」
「水經注有云:自砥柱以下五戶以上,其間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合有一十九灘,水流峻急,勢同三峽,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唐臨自然不是在這些人的面前掉書袋,而是想告訴他們從洛陽轉運糧食到長安有多難。
「人口越多,漕運就需要的越多,可三門峽天險之地,奈何?」
李義府笑眯眯的道:「可繞道。」
「繞道要損耗多少糧食李相可知曉?」
唐臨覺得李義府這是酷吏作風。
李義府冷笑,「老夫如何不知?可長安要等糧食下鍋,難道因為損耗就不運了?」
這貨……
眾人都聽明白了。
李治不想削減人口,唐臨據理力爭,說不削減人口就得想辦法治理三門峽……
可三門峽哪有那麼好治理?
所以李義府把苦難直接丟給百姓。
徵發民夫運送糧食就是了。
你要說什麼損耗民力,耗費糧食……關我屁事?
唐臨怒道:「李貓,無恥之尤!」
長孫無忌暗贊。
果然,唐臨就是唐臨。
李義府冷冷的道:「唐尚書這是對老夫不滿?」
李義府如今越發的得勢了,但還差一個殺威棍,最好的法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