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點頭。
韓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拍】電影的那一套。幫助新人導演的最好辦法,就是挑他的作品來細緻地分析和批評,如果必要,還可以爭論——兩個人中間總得有一個可以學到點什麼。這樣當著螢幕隔空給出的所謂建議,只能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式的萬金油。」
「所以你那個【火苗】計劃,就是一個一個點評過去嗎?」話題被艾琳帶回到了【火苗】。
「對。」韓覺點頭。
「這個計劃已經進行到哪一步了?」
「昨天剛結束最後一輪。」
「最後一輪?參加的有多少人?」
「三十一個。本來是三十二個,但有一個中途退出了,所以是三十一個。」
「你每個都給他們點評過去,不管是晉級的還是沒晉級的?」
「當然。」韓覺平靜道:「【火苗】計劃的初衷就不是為了比較誰更厲害——畢竟我們也算不上什麼權威——而是為了找出符合我們公司培養方向的導演。可塑性、思維方式、是這些。其他沒有被選上,並不是說能力不行,其實還是很可以的,他們留在美利堅,也有機會從我們的分公司拿到投資然後拍電影。」
「三十一個,最後挑走十六個,」艾琳盯著韓覺問:「裡面有幾個女導演?」
韓覺說:「八個男導演,八個女導演。」
聽到男女導演人數是平均的,艾琳驚訝道:「是湊巧嗎?還是……」
韓覺搖頭:「從一開始就決定八個男導演,八個女導演,一共十六人。」
艾琳笑容燦爛地鼓起了掌:「幹得好!」
韓覺知道艾琳在為什麼而歡欣。
最初公佈男女名額分別為八個人的時候,美利堅當地官府就有過建議,希望增加男性導演的比例,或者不定名額,誰擠進前十六全憑本事,因為「男女導演人數比例懸殊」。
而韓覺和夏原聽到這個人數比例懸殊的原因,一致認定,女性導演的名額必須是八個,和男導演名額數一樣,不能多,也不能少。因為電影需要女性的視角,女性的聲音。
艾琳問:「這些新人情況如何?都是導演科班出身的嗎?」
韓覺回答:「不全是。比如有些人之前是當編劇或演員的,這類跨界就跨得比較近;另外也有之前是貨車司機和錄影帶出租店店員的,這類就跨得比較遠。但沒關係,都挺好,文憑和教育背景沒法限制電影,我自己就是跨界導演,所以我不排斥任何人對執導電影產生興趣。」
電影被稱為現代藝術的最高殿堂,確實收穫了一種相當詭異的聲譽。每年湧入大量的人,但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想拍電影,他們只是想進入電影圈。這其實完全是兩碼事。
「對電影的熱愛,才是界定電影人的重要標誌。」韓覺這樣說著,想起了前天【火苗】最後一輪結束後,被十六個新人導演簇擁著拍照的賈倫斯。
「這些新人裡面,有讓你特別看好的人選嗎?」艾琳問韓覺。
韓覺歪著腦袋想了想,不知想到了什麼,微微笑了起來:
「確實有那麼幾個。」
……
……
「妮可!」
「妮可!!」
妮可提著箱子走在路上,突然聽見有人從身後叫她。
轉過身,只看到一個鞋拔子臉年輕人,一臉變態亢奮地朝她大步跑來。
有那麼一瞬間,妮可想丟下箱子倉皇而逃,邊逃邊呼喊求救。好在她突然想起來,這個鞋拔子臉年輕人是十六人當中的一個。在錄影帶出租店打工,不是學導演的,作品卻意外的不錯。她還記得他的短片作品,是一部所有人都沉默寡言的黑幫警匪電影,深得大頭目賈倫斯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