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以書信的形式,把同名同姓的一男一女在青春時發生的事回憶一遍,在回憶的同時,一些曾被忽略的情愫漸漸浮現。
情節本身沒什麼起伏,內容也都是些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日常。陰差陽錯的信件、同名同姓的冤家、相貌相同的人,這些都是愛情片裡很常見的套路。當時夏原看完並沒放在心上,以為這不過是韓覺練手的習作罷了,卻沒想到韓覺說要把這個故事拍出來。
「我知道了。」夏原點點頭,對著韓覺語氣緩和道:「不強迫你拍大片就是了。」
韓覺腦門一黑,說:「我是說真的。」
夏原訝異地盯著韓覺臉上認真的神情,發現不是在開玩笑後,她也不得不認真起來。「你這是怎麼回事?」夏原把身子坐直了,雙手十指交叉,擺出心理醫生或採訪者工作時的架勢。
韓覺認識夏原這麼久,夏原這人總能在他最困惑的時候及時出現,點撥幾下,再飄然而走,對韓覺來說是亦師亦友的存在,他遇到拿不定的事總願意跟夏原聊聊。
韓覺把自己近期的狀態低迷跟夏原說了說,夏原表示理解。她甚至有些過於理解,因為她就是一個以興趣作為驅動的人,到處給自己找挑戰,拒絕波瀾不驚的無聊生活,明白樂趣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她聽完韓覺的陳述之後總結道:「所以是想拍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不是為了賺錢的那種」。
韓覺說對。
夏原問:「之前拍的那幾部不喜歡嗎?」
「也不是不喜歡,但不是最最喜歡的,」韓覺說,用那種下墜的語氣,「可以說,我前面拍的所有電影電視劇,其實都是在為之後想拍的電影做準備吧。」
韓覺如今積攢了經驗,技法也經過充分磨練,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底氣,而且公司也走上了正軌,不再需要他保證百分百的成功率,方方面面都時機剛好。更重要的是,拍攝時的心境也剛好。心境隨閱歷而變,閱歷會導致敘述特點也跟著改變——二十歲發生的悲劇,到了四十歲時回望,也許就成了喜劇或懷舊散文。《情書》裡有成熟的成全,有幼稚的暗戀,有隱在角落的回憶,有沉重的生死,有念念不忘後的釋然,韓覺站在三十歲的邊緣,說年輕還年輕,說成熟也只成熟了一半,現在拍它剛剛好,糟蹋不了經典。
「這個故事其實是我最早想拍的電影,但是以前駕馭不住,拍它會毀了它,現在我覺得是時候了。」韓覺說。
有關回憶的歌韓覺寫了很多,有關回憶的電影韓覺也最想呈現。尤其是《情書》這種愛人已去,而留下的人該如何回憶和生活的電影,對穿越而來的韓覺真的有特殊意義。
夏原點頭:「我知道了。」
韓覺很怕夏原又說出點什麼驚人之語,懷疑道:「真的知道了?」
這次是真的知道了。夏原說:「去做吧。」
韓覺有些訝異:「就這樣?你不說點什麼?票房很可能收不回本的。」
韓覺不是在危言聳聽。電影導演和小說家一樣,最好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它把作品設定在他們最熟悉的地方的時候。韓覺把故事搬到華夏,把視聽語言換成自己的風格,對於最後能拍出《情書》還是《你好,之華》並無把握。
「沒事,反正錢多,放著也是放著。金錢如果不配搭智力和意志一起使用,能兌換的就極其有限。」夏原笑著,並不打算掃好友的興致,「投給其他導演還不如投給你。」
「一個門派,有人當面子,也要有人當裡子。掙大票房的電影讓孫導小周去拍,你就安心拍點文藝的電影,爭取拿幾個獎好了。」夏原儘管不看好《情書》的前景,但還是支援韓覺去做想做的事。
「謝了。」
「先別急著謝,或者真想謝的話,找個時間把同名小說寫完。票房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