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時候。
進士,若是在明朝,清朝,只能用蠢驢木馬形容,除了傳說中的八股文以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可是在隋唐時期,進士就好比是後來的“博士生”,“博士後”,屬於真正的高階人才。
“安邦,你說我該怎麼安定洛寧縣。”張曉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這位新收的“小弟”,想了想“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案例,最終就稱呼畢泰的表字“安邦”,然後出口問道。
“大人,此次來可否只帶了一百精兵。”畢泰的話直指核心,出口問道。
“沒錯。”張曉回答的很乾脆,直接將“軍中機密”講了出來。
張曉也不是糊塗了,自然明白自己絕無可能有什麼王霸之氣,而是因為自己手下有人。
正所謂敵之英雄,我之仇寇。張曉既然已經起兵造反,那麼隋朝的官員都會是自己的敵人,那麼這個縣令要是不投降,那麼只有死路一條。
這位縣令是貪生怕死也好,別也用心也罷,只要投降了自己,那麼就是自己的手下。
如果這一位縣令是武將,張曉還有猶豫一下,考驗他的忠心,可是他卻是文官,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算這位縣令懷有二心,想要玩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把戲,也不太可能給自己造成什麼危害。
因為這個世界更講究“武力至上”。
聽到張曉的話之後,畢泰眼中一亮,又一次開口問道,“大頭領下一步是不是要攻打長安。”
聽到這話之後,張曉猛然升起了不想的預感。
結果畢泰下面的話,讓張曉心中頓時一涼。
洛寧縣古稱崤地,是溝通東(洛陽)西(長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無論想要攻打長安,還是攻打洛陽,都必然著經過洛寧縣,在這裡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曉攻打洛寧縣,實際上就是告訴天下自己要攻打長安城了。
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張曉之所以想要攻打洛寧縣僅僅是因為這裡是有名的糧倉罷了。
這一次攻下洛寧縣之後,張曉繳獲了足足三百萬石糧食,這些糧食足夠張曉將軍隊擴張到十萬以上。
對於以後的戰略,張曉自然有自己的謀劃,雖然這個計劃十分的粗糙,但是絕不包括攻打長安城。
張曉此次起兵的戰略實際上非常簡單,實際上就是圍著長安一陣猛攻。
張曉最部的計劃實際上就是先攻澠池招兵,再攻洛寧取糧,然後攻下陝縣,新安縣,然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張曉都會圍著長安的西南方進行一陣猛攻,例如攻打漢中郡,攻打天水郡,以及潁川郡這些郡縣。
具體是那個位置,張曉還沒有想好,只能做一步看一步,畢竟計劃比不上變化快。
因為張曉知道,現在正是隋朝末路之前最後的掙扎,最後的餘暉,再過兩年,隋朝就會耗盡最後的一點生機,靜靜等待著最後的滅亡。
張曉此時還只敢和隋朝的血,但是卻不敢吃隋朝的肉。
有南陽“吃人魔王”朱桀,瓦崗翟讓等高個子在前面頂著,張曉不認為自己會受到太大的攻勢。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典故,張曉又不是不知道。
不過攻打長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是一個設想罷了,張曉暫時還沒有那個膽子。
畢竟,攻取長安,那就必須要和大隋徹底的對上,在隋煬帝死之前,這樣幹無疑是找死中的找死。
張曉暫時要做的就是複製“後來人”西夏李元昊做過的事情。
張曉未來四年的目標實際上就是攻取夏州,銀州,最終實現統治的領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