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事純因私怨而起,史無前例,無據可考。
有人說,此事因趙王而起,應該抄沒家財,全部充做撫卹之資,不足部份再由朝廷補給;
也有人說雖是私怨,卻與趙王其餘子女妻妾無涉,不該禍及家人;
又有人說要大力撫卹,以示朝廷優厚……
然後,大臣們各執己見,引經據典,展開三寸不爛之舌,在朝堂上說得口沫橫飛,相持不下。
與此同時,朝廷久不做區處,拖延的態度引起百姓極大不滿。
雲南更是各種流言滿天飛,百姓恐慌莫名,陸陸續續出現了各種反對朝廷的言論。各少數民族之間空前團結,各地土司們開始頻繁會面,密談。
據神機營駐雲南的密探不完全統計,這一個月來,所探到的土司級別的密談,大大小小,最少有上百次。
至於其他那些土著頭領,百姓中的激進份子,知名人士等等之間的私下會談,更是數之不清,舉不勝舉了。
到五月中旬,事態繼續擴大。
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百姓驟集起來,衝撞衙門,殺官吏,開官倉,搶官糧……等等惡性刑事案件有時一天有好幾起。
而且,這種事件一旦開始發生,立刻如雨後春筍,一地起而數地應,整個雲南都陷入動盪不安之中。
不到二個月,雲南全境告急。
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進京城,飛到了太康帝的御案之上。
更糟糕的是,南詔的軍隊也在不斷朝著兩國邊境集結,大有乘亂殺過界河,分一杯羹的架式。
大齊在永平關原有十萬駐軍,加上這次趙王為平亂帶去的十萬,共二十萬大軍,依據天險而守,原可與南詔一戰。
然而,此時雲南不靖,所有運往永平關的軍需糧晌,都必需經過大理。
從雲南境內到永平關,途經十數個縣鎮,六七百里路,其中絕大多數是山道。尤以大理至永平關之間,最為險要。大理到永平關之間,又以虎跳峽為最。
所運軍需,一路不斷經受到匪賊襲擾,搶劫,偷盜,等運到永平,往往十隻餘六七,甚至只餘三四成,不得不屢次增加運送人員,收效卻甚微。
守關將士不勝其擾,再加上有心之人從中綴攛,越發人心惶惶。
這種狀態,要打勝仗,無疑是天方夜譚。
內憂加上外患,太康帝著急上火之下,頭疾發作得更為頻繁。
杜蘅幾乎每天都要進宮,有時一天兩次受到傳詔,遇到病情危急,半夜進宮的事時有發生。
對此,蕭絕頗有微詞,然而又無計可施。
明明鍾翰林已經病癒還朝,太康帝偏偏認準了杜蘅,指名要她隨侍在側,身為臣子即便有再多的不滿,又能如之奈何?
這一日,杜蘅傍晚被傳喚入宮,直到天亮都沒回來。
蕭絕擔心得一夜沒睡,大清早爬起來,趕在上朝之前給她送換洗衣服。
結果,馬車剛一出府,就被人攔了下來。
蕭絕本就一肚子火,猛地撩開車簾,喝道:“羅嗦什麼,直接轟走了事!”
“世子爺,是我~”杜謙一臉尷尬,湊過來打了聲招呼。
“岳父大人?”蕭絕一愣,只好下了車:“大清早的,有什麼事嗎?”
杜謙乾咳一聲,期期艾艾地道:“也,沒什麼事。”
“阿蘅昨晚進宮,到現在都沒回來。”蕭絕捺著性子解釋:“岳父大人若無急事,容我先行一步,待日後有空,再備薄酒陪岳父大人敘話?”
上一回翁婿二人見面還是正月初二,一句“日後有空”不知道又要推到什麼時候去?
杜謙一急,脫口道:“也不是別的,就是葒兒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