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陶氏的家主叫翟明,今年45歲,已經是真正的高齡了!
翟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並非是因為他姓翟,而是因為他家在翟這個地方,就是翟縣!
而他家是翟縣的大戶,所以他才叫翟明!
至於他到底姓什麼……
沒有姓!
沒錯,就是沒有,哪怕他家已經是翟縣的高門大戶了,但他仍然是沒有姓的,這就代表了他不是真正的貴族,至少不是統治階級!
翟縣距離景城居住的周家村並不算遠,準確的說周家村也不叫周家村,而叫周家邑!
邑這個叫法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齊桓公任用管仲變法,齊國逐漸變得強大,好多舉措和制度都是非常先進的,一直沿用!
後來田氏代齊,然後一直到現在,也就是威王時期,這些制度還有行政單位一直都在用。
首先就是建立宮廷官制。
在相之下,設立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之官等五官,分別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
這樣做的好處是削弱了世卿的統治權力,增強了君主集權,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權機構。
再有就是構建地方行政機構。
管仲的辦法是實行國野分治,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家為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為一里,裡設裡司。每四里為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
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
對於野,以三十家為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
如今的齊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刑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國君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
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向君主彙報述職,然後根據政績來進行獎懲。
阿大夫就因為不好好幹活,然後就被燉了……
景程家所在的周家邑就在翟縣的管轄範圍之內,不過,像周家邑這樣的小村子,整個翟縣還有好多個,所以這個小村子就相當普通了!
……
對於景程來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這天早上,他早早的就起床了,他要跟著邑司到縣城裡邊兒去把陶器給賣了。
邑司這個詞兒是景程最近才學會的,他原來都叫老村長的!
至於為什麼是他跟著去……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陶器都是在他的主持下燒製出來的,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有本事的人,那就自然是他去了。
不過這個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他的身份,他一直說自己是士,而周家村的人也認為他是士,那他就是士!
200多件陶器,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拉到縣城裡邊去的,這回也就拉個30多件,總共就那麼幾種器型,為了這個事兒,村長連自家的板車都貢獻出來了!
村長家的板車並不怎麼好用,很粗糙,景程原本想自己弄一個的,可他手上沒有趁手的工具,所以就只能這樣了。
其實也沒什麼所謂,反正拉車的人不是他。
拉車的人是猛,景程特意要求的,因為猛的戰鬥力很強,可以保護眾人的安全,而且這個事是有酬勞的,可以讓他獲得一小袋糧食!
車子晃晃悠悠的向前走,翻過了山,又越過了河,大概一個半小時之後吧,翟縣縣城出現在三個人的眼中!
就是一座土城,又矮又破又挫,景程對這座城並不陌生,他在自己還是靈魂狀態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