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瀉煤枚潦椋�椅蟀巡緩鮮實牟掛┘母�爍蓋祝�賈賂蓋撞皇省�
一代名臣張之洞對孝道有這樣的體驗,這當然很難得。我們今天在醫院裡經常看到陪父母檢查身體的小輩,這些小輩不僅是為了尊長跑前跑後,而且好多小輩會盯著醫生一個個問題問:這個藥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藥吃了有什麼副作用?這個藥可不可以多吃點或少吃點?這就是孝子,這就是孝敬,因為這個藥不是他吃,他是陪著父母或者尊長來,這就很感人。
《弟子規》在“入則孝”的篇尾還提出,如果父母去世了,子女應該遵守的規矩和禮儀。那麼《弟子規》都提出了哪些具體的要求呢?為什麼父母去世後,古人首先要求子女必須守孝“三年”呢?
在中國傳統中,小輩盡孝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弟子規》是按照順序講吓來的,前面講到了尊長生病,那麼後面就會講到尊長的身後事。所以,中國傳統小輩對尊長盡孝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妥帖地辦好尊長的喪事,這個很重要。 。。
入則孝之四(3)
《弟子規》講:“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喪三年,你要守三年之喪,這是中國最重的喪,守三年之喪,要經常感到悲哀,有的時候你會哭泣,會哽咽;“居處變”,你日常居住的地方要改變;“酒肉絕”,你不能再喝酒吃肉了;“喪盡禮”,喪禮要完全按照禮節來辦;“祭盡誠”,祭祀的時候,一定要誠心誠意;“事死者,如事生”,你對待死者要像他還活著時那樣。這是《論語》的話,《弟子規》引用過來的。
為什麼說“喪三年”?為什麼說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這個三年實際上是二十七個月,九個月算一年。所以守孝二十七個月以後才出這個喪期。為什麼是二十七個月,按照中國傳統的認定,哺乳期二十七個月,所以子女應當在父母過世後守孝二十七個月,這是當三年講。按照傳統的喪禮,不能再住在原先的房子裡,過去講究的人家要陪著已逝的尊長,在墓地旁邊搭著茅草屋住著,而住的時候,不能用枕頭,不能用床,鋪上一點稻草睡下,拿一個土塊做枕頭,這是中國傳統當中,標準的對於喪禮的要求。這就叫守孝二十七個月。在這個過程當中絕對不能喝酒,不能吃肉,很多事情都要斷絕。中國古人把守孝看得很重,如果家裡尊長去世,無論你當多大的官,知道情況以後馬上報丁憂,立刻向皇帝稟告,回家守三年孝去。如果正好趕上三年喪,考科舉都不能參加,如果你瞞著去考,被查出來或者被檢舉,一輩子就完蛋了。假如國家有大事,你又很重要,而這個時候家裡邊又有尊長去世的話,那麼皇帝就要下令奪情,頒發詔書。為什麼?國家離不開你。而這個時候所有的臣子都是要再三推辭:我一定要回家,我要守孝,我官不當了。這個時候皇帝要求你“移孝作忠”,把你的孝心移過來,作為對國家的忠心。
如果一個人移孝作忠,為國家效力,不僅會得到很多人的尊重,有時候還會得到敵對方的尊重。明朝末年,清兵入關,跟明朝打仗,有一位兵部尚書盧象升丁憂,被崇禎皇帝奪情,派去率兵打仗,結果盧象升戰死在前線,幾千鐵騎也隨之全部犧牲。這個時候,清兵要找盧象升,他們知道明朝有個兵部尚書戰死了,但橫屍遍野,屍體也不好辨認,怎麼才能找到盧象升的屍體呢?這個時候,有人找到了。為什麼?因為盧象升身上穿的是盔甲,裡面卻是麻衣,就是孝服,麻布服。清兵雖是明朝的敵對方,但依然下令厚葬盧象升。因為清兵認為這個人道德非常高尚,所以大家非常尊重他。這就是中國傳統當中非常有名的故事。
眾所周知,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但是我認為,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關於孝,關於“喪盡禮,祭盡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