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還要考慮實際的環境和條件。
《弟子規》講完了路上遇到長輩應該守的禮節以後,接著又講了另外的一套禮節:“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長者立,幼勿坐”,假如長輩站著,小輩肯定不能先坐。這是明確的。下面一句,“長者坐,命乃坐”,不是長者坐下去了,你小輩就可以坐了,而是長輩坐好了,還得叫你坐,你才能坐。他不打算叫你坐,你小輩也只能站著。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禮節,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怎麼辦嗎?
比如,長輩說:小錢,你請坐。我坐下了,但長輩不坐,在房間裡踱來踱去。你怎麼辦?現在很多孩子就這麼坐著,長輩在那兒走他不管,這是不可以的。過去,晚輩是要隨著長輩的走向調整坐姿的。長輩走過去,我們應該慢慢轉過去;長輩走過來,我們應該慢慢轉過來,等長輩開口跟你說話。我們不能木頭一樣坐著,長輩愛怎麼走怎麼走。這些規矩都是非常細微的,非常講究的。
關於“長者坐,幼者立”,中國傳統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程門立雪。
宋朝時,有兩個年輕的學子,一個叫遊酢,一個叫楊時,他們去拜理學大師程頤為師,哪知道老夫子閉眼在那兒養神,養著養著還睡著了,這兩個人一直在那兒畢恭畢敬地站著。程老夫子睡醒時,發現窗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厚。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強調年輕人對老師的異常強烈的守禮精神,說他們在雪地裡站著,那麼這兩個人基本上也變成雪人了,所以叫程門立雪,典故就是這麼來的。
《弟子規》接下來講跟長輩交談時要遵守哪些禮節。我們都知道,同尊長交談要儘量使用“請”和“您”這樣的禮貌用語。那是不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呢?和尊長交談的過程中,還有哪些細節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呢?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首先,對長輩說話你聲音要輕,不能對長輩嚷嚷。我們現在發現很多小輩對長輩幾乎都是嚷嚷的:爺爺,你過來。爺爺啪啪啪地跑過去。奶奶,你過來。奶奶也啪啪啪地跑過去。好了,我自己玩兒,你們可以走了。爺爺奶奶白跑了。這個是不可以的!你對長輩說話聲音要輕一點,柔和一點,表示一種敬意。但是如果長輩年紀大了,耳朵聽力不太好,你和他們說話的聲音太輕也不好。“低不聞,卻非宜”,長輩聽不見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把握一個度,根據你和長輩的交往,知道長輩能夠接受多大的音量,你就用多大的音量說話。
弟之二(5)
“進必趨”,你上前跟長輩說話的時候,應該小碎步,不能踮著腳尖走。“趨”不是簡單地向前走的意思,而是微彎著腰、略低著頭往前走,這樣靠近長輩。“退必遲”,你跟長輩說話的時候要略快,但告辭的時候,動作節奏要略慢,這是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個層面,你不能給長輩有這種感覺:老人家,你真煩,真囉嗦,我來跟你說話是受罪,跟你少待一秒鐘都是好的,所以我趕緊走。這種感覺千萬不能讓長輩有,你也不能這麼想。第二個層面,告辭的時候,一般來講前兩步是面對長輩後退,你不能在長輩面前一個向後轉,後腦勺往長輩面前一晃,不可以,應該先退兩步,再轉身退走,所以必須遲緩。“問起對”,長輩如果有所詢問、有所指教或要發問的話,你得站起來回答。
“視勿移”,今天注意這一點的人可真是太少了。我們想一下,當我們跟長輩說話的時候有沒有東張西望?比如一個長輩問我:小錢,你昨天去幹嗎了?我左看看,右看看,說我昨天到那兒看了一場球,明天我還去聽場音樂會。這個是不可以的!我們必須恭敬地看著長輩,不能眼神飄忽。但是,是不是這樣就理解了《弟子規》的“視勿移”呢?是不是那麼簡單?不是的。
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