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家裡的糧食做學費。
有的抱五六個南瓜,有的拿一筐土豆。還有的家裡實在拿不出來,便說開學後補,一直到學期結束,都沒補上。
就這樣破的條件,和附近幾個村的小學一比,其實還算好的。
其他村子的小學更加破。
歸根到底,老百姓們之前過的都是極其貧困的日子,就這一年多,手上才有了一些能支配的金錢。
還來不及考慮到孩子教育這一塊。
在白福堂當政的時候,歐陽老師也代表小學去跟白福堂提過這事兒。
說想修繕一下學校,至少能夠遮風擋雨。
白福堂當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一來是村委會的資金確實不夠修繕學校。
二來那個時候村民們對教育這一塊也不怎麼重視,能進學堂認幾個字,會寫自己名字就可以了。
要是把村裡的資金花在學堂上,很多人會有反對意見。
白福堂不想吃力不討好。
雖然那個時候他自己手握鉅款,但是那種錢是見不得光的。
他要是發善心,自己拿出一筆款子來修學校。
反倒有人會懷疑一個小小村支書,哪來這麼多豐厚的家當,所以這事兒一直就這麼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