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醫院的大門。
很多農民一輩子都沒進醫院的門。
可是人是吃五穀雜糧的,總會有個頭疼腦熱的。
國家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於是,就安排了赤腳醫生這個工作崗位。
所謂的赤腳醫生,就是在每個村子裡選一個頭腦稍微好一點的人。
如果村子小,那就幾個村子合用一個赤腳醫生。
這個人也是要經過一定的培訓的。
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
怎樣消毒?怎樣打針?怎樣看一些普通的頭疼腦熱?
一旦合格,你就成了十里八鄉的赤腳醫生了。
村子裡一旦有誰有點不舒服。
都會到赤腳醫生那裡給開點藥。
赤腳醫生藥箱裡的藥也是十分的精簡。
一共也就十幾二十樣的。
但是都是一些人類最經常得的病。
拉肚子,發炎,頭疼,消毒一類的常用藥。
倒也能夠滿足大部分農民的需要。
之所以叫這些醫生為赤腳醫生,是因為這些醫生,其實本身也是農民。
他們除了做赤腳醫生以外,平時也是要下地幹活的。
當時的老農民們習慣性赤著腳在地裡走來走去。
一個赤腳醫生,本來在地裡幹著農活呢,聽到誰吼一嗓子,就赤著腳從地裡走回家,去給那人拿幾粒藥。
於是才有了赤腳醫生這個外號。
這也是國家在轉型期間,因為資源匱乏,不得不做出的一個臨時性的決策。
非常時期,想出非常的應對之策。
在當時的農村,大夥對於這些赤腳醫生也還是有幾分尊敬的。
畢竟人是吃五穀雜糧的,不管是誰都會有不舒服的時候。
赤腳醫生的工具也是十分的簡陋。
有的赤腳醫生常年就用兩個針管。
針管上面的針頭,都已經歪了,也不捨得換針頭。
好好的一個針頭成了鉤針。
一針紮下去。
拔出來的時候,能生生從人家肉裡面拔出一根肉絲。
疼的人齜牙咧嘴的。
可當時的農民們都吃痛,不會計較什麼。
這要放在現在,那都是醫療事故的。
王三寶是三河村的赤腳醫生。
他已經幹了30多年的赤腳醫生了。
今年也70歲了,可是醫生這個職業,是越老越吃香。
所以王三寶就這麼一直幹著。
有好幾回他提出,想退休了。
讓村裡再選一個赤腳醫生。
可三河村1000多號村民都攔著不讓。
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有經驗的老醫生。
要是換了個青瓜蛋子,指不定要走多少彎路呢?
勸說王三寶雖然70多歲,但是身子骨還硬呢。
還是繼續幹著再幹幾年,就當為村民們造福了。
於是王三寶也就半推半就的就這麼一直幹著。
但是王三寶年紀大了,平時很少出診。
你要看病也行,但是你得上門到他那裡。
你要是想要讓他上門。
一來你也等不了那麼長時間,他腿腳走路很慢。
二人也確實難為了一個70歲老頭。
所以大夥去找王三寶都是到他家去。
被村民們這麼一說。
李來順和徐小梅也像回過神似的。
是啊,自己光顧著著急忙慌的,竟然沒想到要去找赤腳醫生。
真是昏了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