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飢為我用、飽則颺去。”
錢惟昱去年年底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拿出錢糧大規模給李重進輸血,以恢復戰亂中殘敗的淮南之地。因為供給充分,李重進也大規模投入了“以工代賑”的高效恢復建設中去。但是以工代賑的錢糧消耗速度也是明顯的,所以淮南軍的囤積餘量一直不算很多,也就保持在三個月的安全庫存狀態。
歷史上在趙匡胤登基元年時,4月份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正式打出反宋復周的旗號舉兵、7月即被肅清;7月李重進反,9月被鎮壓。兩路軍閥都僅僅在起兵後撐了三個月而已,其中李重進歷史上敗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外無強軍、野戰無力;內無積貯、籠城無糧”——說白了李重進就是給缺糧鬧的,連持久戰都沒法打,結果縮在揚州城裡,一個月就全家自焚而死,若不是缺糧,斷然不會以揚州堅城守一個月都守不住。因為歷史同期的淮南一樣被打爛得非常徹底,一兩年裡完全沒法進行戰後重建和農業生產恢復,如果沒有外來的糧食輸血的話,是養不活李重進的駐軍的——歷史上顯德六年的時候,李重進在淮南的部隊還要靠汴京漕運糧食南下反哺才能過日子。
如今元德昭說的這個一改原先給李重進錢糧、而以北朝改朝換代、應當謹慎處置為由、光做不說的暫且掐了李重進的供給,這便算是給個甜棗後又補刀補一棒槌,可以讓李重進更加服帖一些罷了。對於元德昭的這個意見,分管外交工作的通儒院學士林克己也頗為認同,補充道:“大王,元相所言甚是,臣曾出使北朝數次,也多於李招討接洽,深知此人在雄心壯志上倒是頗為優柔寡斷,昔年周太祖駕崩時,李重進身為周太祖郭威唯一有血緣之親的身份,也沒有想過動手。柴榮駕崩時,又任人擺佈留在金陵。由此可見此人幹大事而惜身,不求成大業,先求保己身,至多是袁紹之才。如此人等斷然欺軟怕硬,不到危急關頭不敢輕易決斷,元相所謀,正好可以逼李重進提前與我國主動接觸。只是若沒有別人先行起兵反抗趙匡胤,以李重進的魄力,只怕不敢獨當趙匡胤之鋒銳。”
錢惟昱首肯了這個說法,關於李重進的外交基調便算是定下了。
隨後錢惟昱又提出討論了一些關於武平軍的外交策略。但是朝中諸人都說如果現在靠武力手段解決沒有內亂的湖南地區問題的話,以吳越的軍力倒也沒啥問題,但是戰爭有可能拖個兩年——畢竟湖南雖小,周行逢畢竟是馬上得地盤的悍將,不比李璟這些舞文弄墨的守成之人。而此前沒有北朝軍力配合、純靠吳越自力滅國的僅有南漢。以滅周行逢的難度來看,如今至少要比滅當初內亂的南漢再難上一兩個檔次。
畢竟湖南八州乃至桂北一部雖然面積只有南漢國的一半,人口卻不在當初滅國前的南漢之下——五代時候過了長江後,便是越往南方人口越稀疏。而且吳越滅南漢的時候也是利用了三重優勢:第一是南漢君主荒淫暴虐,殘民以逞,宗室大將幾乎被殺盡,文人多被閹為宦者,人心離散;二是當時恰好害死了南漢中宗劉晟,利用了喪主之亂;第三便是戰象部隊恰巧被吳越人的“兵種相剋”給破了。
現在討伐武平軍,武平軍國力戰力不在南漢之下。以上三點劣勢幾乎沒有,周行逢是湖南本地人,對於本鄉本土也還算愛民,唯一的缺點可能是對麾下帶兵將領殺戮過重——當初跟著他起兵的、號稱拜把子兄弟的人,如今除了一個張文表之外,其他的都被周行逢殺光了——不過這也沒辦法,五代亂世中,一些立國時間短,缺乏歷史傳統威望的新君主,確實需要一些狠辣手段來防止篡逆,周行逢不懂什麼杯酒釋兵權,也就只有用刀子解決了。
最後,還是水軍元老陳誨給錢惟昱提了一個計策,才算是把湖南問題的解決基調給定了,陳誨奏言:“北宋立國未久,且初李重進轄區外,並無與長江接壤之州府。若北朝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