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允許宣揚封建迷信,但有些規矩習慣是刻在骨子裡的。
這幾年約束少了,自然人們做事就要按照以前的習慣做了。
家裡孩子結婚,都要給老人上墳的。
那叫上喜墳。
向南要是明年暑假結婚的話,暑假回去再回來辦婚禮,時間就有些緊迫。
李大伯的意思不如就年前回去。
回來過年也行,在村子裡過年也行。
大伯孃就和李母商量這事。
其實這事最終決定的人是李向南。
她其實覺得回不回去都可以,但是李母明顯眼睛裡帶著渴望,那就回去吧。
黃老得到了周家的準話就來李向南家了。
多少嫁妝多少聘禮, 在最好的情形就是兩家商量,最好兩家都滿意。
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李向南沒太參與。
李向南自知自己不會缺嫁妝。
周家就是為了面子,都不會讓婚禮太過草率的。
所以她不擔心。
可是看見她家準備的嫁妝,周家的彩禮(聘禮)。
這兩家長輩是要幹什麼呀?
估計不是周博辰他爸的主意。
做領導的,能讓兒子辦這樣的婚禮嗎?
李向南知道她娘肯定不懂這些,那其他人呢?
看見點黃爺爺興高采烈的樣子,大伯坐在旁邊,也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如果他們高興的話,就讓他們商量去吧。
先讓他們高興高興,最後決定的還是周博辰和她。
必須把大部分的嫁妝和聘禮都隱瞞。
尤其是陪嫁的房產、古玩、玉器這些東西,李向南要是不開口,對外說要隱瞞嫁妝,周家肯定不好意思說的。
還有這禮金16,600。
這數額也太大了。
就是把她上秤論斤論兩,賣了也值不了這麼多錢。
現在600塊錢娶一個媳婦兒都已經是挺好的了。
這些東西周爺爺不知道嗎?他怎麼沒阻止?
難道是等著她開口嗎?
李向南一句,這些事情先放一放,等周博辰回來吧!讓他來決定。
結婚的一切事宜,初步上就算是談好了。
李向南立馬就要陪著李母回家鄉。
大伯大伯孃也想回去,再帶著向北、長民和小峰。
二嫂大嫂以及他們家孩子沒有回去。
李老太太也不回去,她生怕兒子給領回去之後就不帶她回來了……
原來又長又難捱的旅程,因為有臥鋪舒服多了。
李大伯他們這代人的思想,不論外面的條件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一把土親切。
所以在回鄉的路上,他們特別開心。
這幾個月的 收入確實還是不夠大媳婦兒治病用的。
但是大兒媳婦的腿已經有希望了。
他們還清欠款的日子也不遠了。
回車路費李大伯堅持自己掏。
要是原來這筆車費錢,他都不知道要掙多久才夠。
現在想來卻覺得不多了。
原因是什麼呢?是他家能掙錢了。
他帶著上大學的侄女回去,算是衣錦還鄉。
尤其是在縣裡的火車站看見了兩個兒子。
李大伯夫妻完全沒了旅途的疲勞。
他們是要從縣裡下車,然後再坐客車回去的。
如果從公社到大隊裡的客車趕不上的話,著急回家的他們,恐怕要步行回去。
可是沒想到,鄭幹事也在等他們。
現在鄭幹事是副縣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