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師不知王上怎麼突然執念如此之深,只能盡力勸慰道:「來日方長,眼下不是最佳的時機,王上你只要好生調理,將病養好。燕國何時都可以打,何必急於這一時呢?」
「怕是我想叫停,別人恐怕也不會應了。」姜胥突然說道。
作者有話要說: 我我我……承認我水平沒到,不該寫這種背景這種格局嗚嗚嗚嗚,我要多讀書多充實自己,不然寫出來的東西都看不下去惹dbq
第124章 美人非罪——病危
姜胥說得沒錯, 從兩軍的形勢轉變開始,姜國就不再是掌握主動的那一方了。
呂國那邊, 因為燕莘言而有信, 果然在西北平定之後,按照契約盟書上承諾的, 江臨以西的城池割讓給呂國, 呂君在首次嘗到了與燕國結盟的好處之後,自然是以燕國馬首是瞻, 以往五國邦交之中, 他總是力求自保, 不參與任何一方的爭奪, 如今局勢混亂他能背靠大樹好乘涼, 自然是再好不過的。
姜國並非沒有派使者前往呂國遊說, 只是呂君短視, 如今燕呂兩國正是關係親密的當口, 自然不想因為這八竿子打不到邊的姜國與燕國反目。更何況,呂君自詡已經看清局勢,此時幫助姜國並不是明智之舉, 姜國如今受到兩個大強國的威脅, 它貿然摻和進去不是自取滅亡嗎?
這就算兩國加起來也不見得是森林木許國和燕國的對手啊。
殊不知,若是呂國真的同意助力姜國, 這許國會不會作壁上觀又是一番計較了。
然而眼下,呂國對於姜國的遊說並沒有絲毫的動心。
事實上,許國並沒有做出任何實際的, 要與燕國合攻姜國的行動,只不過許姜兩國早有盟約在前,如今燕姜兩國對峙,燕軍已經由一開始的守城轉而進攻姜國的邊境城池,許國卻是隔岸觀火,靜觀其變,便可知許國多半是不會幫助燕國的,興許還會在姜國受到重創之時給它致命一擊也未嘗不可。
至於姜國的盟友陳國,便又是一番可以說道的了。
姜國在進攻澤城多日無果後,便鳴金收兵不再攻城,然而在姜軍退兵不久之後,燕君便以姜國主動撕毀盟約,意欲攻佔國土,我軍勢必雪恥為由,轉而進攻姜國邊境。
彼時姜胥的身體狀況尚可,他時刻關注著前方戰況,一邊調兵嚴守各方,一邊派人前往陳國,希望陳國可以派兵勢壓燕境,好讓燕國分散兵力。一開始陳國國君滿口答應,也真的派出了十萬大軍大舉進攻燕境。
然而這十萬陳軍不知為何行軍極慢,幾日的路程走了半月還未達到,中途紮營休息多次。
俗話說:兵貴神速。
陳軍如此行軍速度,自然給燕君留出了極大的空間。再加上姜國這邊派往許國的使臣一直沒有得到許國出兵的允諾,呂國又在側邊蠢蠢欲動,對陳國國君心理也是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如今燕姜兩國交戰,許國坐視不理。他陳國貿然調兵邊境,國都兵力便有些空虛不足,燕姜兩國若能早早結束這場爭戰便還好,若長期對峙,許國那邊必然會有所行動。
須知許君好戰,天下皆知。屆時許君是要伐陳還是伐呂,可就不好說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姜胥的病情又開始惡化,連著十日無法上朝,此時在姜國行商的商旅富賈都已經知曉,陳君又怎麼會不知?
因此沒過多久,姜國朝堂便得知這才到達燕國邊境,在城外駐紮的陳軍不知因何原因,又撤回了一半,僅僅留下五萬人馬在營地休息整頓,準備進軍燕國。
「這這……這簡直是豈有此理!」姜國的左相江暉氣憤地說道。
這區區五萬人馬,怎麼可能威脅到以兵甲強勢威懾各國的燕國,陳國此舉無異於臨陣退縮,棄姜國於不顧!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