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見利忘義的領主,就開始派自己的奴隸和部曲去打獵。
西伯利亞地廣人稀,有很多野生動物。
這些動物的皮毛雪白,而且保暖,深受貴族喜愛。
當年老毛子,就是為了獲取動物的皮毛而不斷向東發展的。
清朝人控制蒙古的辦法,就是重金籠絡蒙古貴族,讓他們派出自己手下的平民,為滿清打仗。
如今,朱標兩者兼用,只用碎銀子幾兩,就讓蒙古人為他進軍廣袤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氣候寒冷,猛獸巨多,元人有沒有現代的武器裝備,獵殺東北虎,西伯利亞狼還有大型棕熊,談何容易?
很多人一去就沒有在回來,元人人口大量減員,也減少了對糧食的需求,他們更沒有動力入侵中原了。
草原的民族入侵,說到底,其實就是他們人口太多了。
按照生態學中的食物鏈理論,高一級生物,才低一級的生物,所獲取能量的轉化率是五分之一,這種能量轉化是遞減的。
在農耕區,人們的能量主要是透過糧食作物獲取。
在草原上,獲取能量就要讓牛羊吃了青草,牧民再吃牛羊。
所以相等熱量產出的情況下,草原需要農耕區五倍的土地,這還是以穀物為飼料的前提下。
在實際生活中,牛羊吃的是熱量極低的青草,這種比例會更高。
如果說農耕區五畝地能養一個漢人,那麼在草原上,至少要一百畝草場才能養一個人蒙古人。
民以食為天,沒有足夠的食物,本地又沒有足夠的食物,只能是組團南下搶漢人的糧食。
這是千百年來,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鬥爭的根源。
歷史上,唯一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滿清。
滿清統治者深知,在產出不能增加的情況下,要維持草原上的穩定,就要合理的控制人口。
不讓她們人口爆炸性增長,就不會產生食物危機,他們就沒有南下的動力了。
控制了元人的人口,就是上層貴族想要南下,可是也沒有足夠的兵丁。
滿清讓草原上人口減員的方式是宗教和戰爭。
按照滿清的做法,草原上,每一戶都要出一個人去做僧侶,還是不能結婚生子的那種教派(宗教這玩意吧,其實都是為了本國上層建築服務的,藏傳佛教中很多教派是可以結婚的,東邊的小日子和尚也可以結婚生子。)
每家出一個男丁去做僧侶,那就極大的減少了人口基數。
當然這和戰爭對人口的損害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