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冤。
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
羅藝在反叛之前,兩次打敗竇建德和劉黑闥,就連李建成都結為外援;
可是,李建成死後,羅藝起兵造反,卻被部下把頭割下,送給李世民。
羅藝還是那個羅藝,部下還是那些人,卻又不同的結果。是因為一開始,羅藝可以籠絡那些部下,他們就能形成凝聚力。
士兵們願意跟著羅藝鬥劉黑闥、竇建德,羅藝就稱為名將。
等羅藝反叛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不看好羅藝。他就算有再強的指揮才能也是白扯。
東林黨可以對抗朝廷,是因為江南士紳鐵打一塊,所以布衣也可以傲視王侯。
這種有組織、有紀律的大隊伍,也只有閹黨可以對抗。
小木匠看穿這一點,所以能讓大明苟延殘喘。崇禎皇帝看不到這一點,就只能是煤山自刎。
當然了,閹黨的水平有限。
他們雖然只能依附於皇帝,但是也沒有什麼理想。唯一想到的,是多撈一筆。
所以,指望閹黨救大明,也是痴人說夢。
這就是中國的現實,朱標、朱元璋父子也是一樣。要甩開淮西人自己幹,他們也會像河北藩鎮殺節度使一樣,被淮西人清理出局。
朱元璋把淮西諸將都給殺了,所以淮西人就不再給朱元璋賣命。
即使上了戰場,也沒有凝聚力。
相反,朱棣造反,能一呼百應,是因為跟著朱棣造反有利可圖,所以凝聚力就強。
這遷都北平,就是損害了淮西人的利益。
常小娥的的計劃,一說出口,原本還信誓旦旦為太子盡忠的女人,都變了臉色。
“說話啊,你們怎麼都不說話?”
“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不是,是我瞎琢磨的。”
常小娥這樣說,眾人更不敢多說話了。
“你們放心,不用你們先說,我舅舅先上一道奏疏,你們可以隨意。”
眾人聽了,都是覺得好笑。
這常小娥真夠奸詐的,要別人的老爹上奏疏,她卻讓自己的舅舅上。
這樣也好,先讓藍玉打頭陣,去試探老朱父子的口風。
如果情況有利就跟進,如果不利就三緘其口。
“如此甚好,我們也都往家裡帶話,商議此事。”
藍玉是有名的沒有政治頭腦,從扶桑回來,就一直在應天賦閒。常小娥把意思傳遞給他,第二天就寫了奏章,陳述遷都北平的利害。
說北平北靠燕山,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正是建都的好去處。 還是北元故都,建都於此正好繼承北元的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