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
你陳啟這話什麼意思,怎麼聽起來好像在埋汰我荀家似的?
迎著好友疑惑不解問詢一般的目光,陳啟微微咳嗽了一聲,趕緊轉移話題:“似我這樣的除了文若還真沒多少相交之人,卻不知文若發信幾封邀約幾人?”
荀彧深深的看了陳啟一眼,倒也沒硬抓著剛才的問題不放,轉而答道:“倒也不是很多,僅有三人罷了……”
“三人?”
陳啟眼珠一轉略微盤算,覺得就算是三人也不錯了。
要知道能夠和荀彧說得上話稱得上朋友的,那可都是些了不得的傢伙,三個這數目其實已經夠多的。
陳啟不是不知足的人,三人便三人,他當即帶著問詢的目光看向荀彧,其意已明。
“三封信分別送到潁川和長安去,卻也不知道能有幾人回信。”
哪怕是荀彧,對這事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自信。
說到底他此番報效認主實在突然,一來根本就沒有跟家中打招呼,二來也完全沒和其他人商量過,純粹就是那天晚上氣氛烘托到位的緣故。
“說來子庚也應該聽過他三人之名才對,潁川戲忠,郭嘉,還有長社鍾繇,此三人在郡中也並非籍籍無名之人。”
“聽過!可太聽過了!”
荀彧話音剛落,陳啟的嘴角就揚起上挑,都快要咧到耳朵上去了。
戲忠戲志才,郭嘉郭奉孝,還有個鍾元常。
這三個人陳啟怎麼可能不知道,一個是某位姓曹前期重要謀主,一個是風流鬼才,還有一個則是被評為漢初蕭何一般的人物。
個個都是青史留名各有評價的主兒,陳啟不知道那才叫有問題。
“不知文若可確定此三人能盡數前來否?”
陳啟厚著臉問出了這話,當下荀彧便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子庚說笑,彧雖於其相交可也只能寄信言託,難道還能幫著別人做決定不成?能否回信還要看他三人自己的想法……”
“唉……說的也是……”
陳啟砸吧兩下嘴,倒是有些感嘆。
剛才自己聽到三人名字的時候高興地不行,但現在冷靜下來想想,天知道好友這信能起到什麼效果。
三人當中兩個在潁川,戲忠平日裡不聲不響的旁人摸不透,郭嘉則浪蕩慣了到處跑,就算有投效認主的念頭,怕也不是僅僅靠一封信就能夠搞定的。
要知道這位仁兄可是有親自考察未來領導的習慣,並非外界因素能夠影響太多的人。
至於那可比蕭何一般的鐘元常,這老兄同是潁川四大家族出身,如今卻還在長安小天子劉協身邊當廷尉正呢,就算能接到手信怕也根本脫不開身。
董胖子沒死的時候,西涼軍對長安的掌控力可是不容小覷。
這樣算算,貌似荀彧發出去的這三封信都不可控,自己只能帶著幾分期待,還得留心幾分免得最後全盤落空而接受不了。
看著陳啟的臉色變來變去,荀彧也沒辦法,畢竟他已經算是盡力了。
說來這會兒他懷中其實還有第四份竹簡,只不過並沒有託人送出去而已。
論說對好友親近之人的瞭解,除開身邊的陳子庚外,荀彧最清楚不過的自然要屬親族子侄荀攸荀公達。
可他一想到當初在在洛陽時好友與荀攸之間的矛盾,便頓時壓下了幾分寄信的心思。
人才雖然難得十分重要,但當下正是主公發展之初勢力成長之際,手下文武正應該同心協力才是,倘若各有裂隙不和,那就算再多的人才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乃至適得其反。
正因考慮到這一點,荀彧才沒有選擇將這封信送出去。
可現在他看到陳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