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器大儒的名頭。
說來鄭玄還是自己老是盧植的同學,早年其二人都拜在馬融門下學經。
只不過在學成之後這師兄弟二人選擇了不同的道理而已。
自家老師從政入朝為官,可領兵上陣可尚書檯中,允文允武堪稱雙全。
而鄭玄鄭康成則專心致志的在經學這條大路上走到黑,完全沒有要回頭的意思,到最後還真讓其走出來個精彩非凡來。
能為這般多的經書批註,而且還得以收錄在東觀之中,只此一點便已足夠。
有朝廷背書,便是最大的認可,天下士子莫不競相求學其門下,鑽研鄭學力求得一個鄭玄正式弟子的稱號。
這種可不是陳啟當初花錢求人情在老師盧植那裡求來的名頭,而是一方大儒真正的入室弟子言傳身教,是會傳承衣缽延續道學的那種。
當然,自家老師還是很靠譜的,雖然學生的名額是自己花錢買的,不過就如今來看,當初便宜老爹的這份投資顯然是賺翻了好吧。
至於風頭盛起求學者絡繹不絕的鄭學門下,也不是沒有束脩求位的,甚至鄭玄對此都毫不避諱反而大行其道。
這也導致了鄭玄門下弟子人數以千計,擺明了是將目標對比孔老夫子。
只不過這人數眾多的結果便是良莠不齊,真正在鑽研鄭學而聞名於世者卻是寥寥無幾。
但人家鄭玄對此也不甚在意,反而只希望自己的學問能夠光散傳播開來,學生的品質德行如何根本不在意,只要幾個入室弟子不受影響便可。
陳啟對這位老先生也是滿敬佩的,開言收徒傳授學問,其私心有,公心亦有。
畢竟在這個學問壟斷於氏族手上的年代,能有教而無類不吝其言,有能力頂得住來自世家的大儒是少之又少。
當然,也可能是那些世家豪族對此關注並不大,畢竟一個人再怎麼傳授知識也不過授徒寥寥,數千人看似很多,可除開其中那些出身世家的,還有破落的寒門子弟以外,又有幾個是真正的平民凡俗百姓呢……
將手上這卷精校過後的竹簡收到袋中,陳啟起身活動一番筋骨。
在東觀坐著忙了一天,身子骨不活動活動難免落下些毛病,自己將來可還要幹大事呢,身子骨要不硬朗怎麼行。
若非條件不允許,陳啟現在恨不得找到華佗華老爺子,問問他五禽戲研究好沒有,自己可以無私奉獻一下,免費做實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