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大順走了,大清也走了,大明又要回來了,自然不會忘記自家親戚,紛紛南下報信。
蕭陌作為錦衣系的第一人,很快就知道了北京城中的虛實,眼看光復神京的功勞就落在自己手上,不由激動萬分。
“速傳紅旗捷報:神京大定,只等天軍入城戍衛。”蕭陌當即派出塘馬,前往天津行轅報信。
塘馬也是興奮不已,如此天大的好事終於輪在了自己頭上,連忙出門套上了大紅靠旗。等參謀寫好報捷文書,塘馬便馬不停蹄地朝天津飛奔而去。
在塘馬日夜兼程之下。朱慈烺很快就得知了清軍放棄北京的訊息,而且東虜臨走時也沒有燒燬北京城裡的建築,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喜訊。只是清軍走的山海關,恐怕會讓第二師的壓力大增。
好在技工學院的熱氣球總算生產出來了,可以首批在第二師用於試驗。再有就是徵募的新兵也能夠優先補充第二師。現在遼東師在遼南的推進速度也是一日數百里,已經推到了蓋州。只要能夠守住這條線,遼南也就等於光復了。
這回東虜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
形勢一片大好!
朱慈烺每天睡覺的時間都能夠再延長一個小時了。
不過東宮大軍卻是遲遲沒有朝北京開進,整個京師都從期待轉為了狐疑,但凡還有點能力的人都決定暫時離開城中,等皇明重新定鼎之後再回京。這份顧慮多半還是因為剃頭的問題,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官員也不確定《特赦令》是否還有用。
在這一片人心惶惶之中,朱慈烺只能先派出一個低階文官組,接手順天府六州二十五縣的民生統計工作。因為有崇禎十六年的門牌戶口編訂工作打底。這個任務倒是要比其他省份從頭開始要方便許多。
至於順天府府尹的人選,朱慈烺卻是沒有現成的能吏。吏部推薦了幾個在河南、山東擔任參政的官員,的確都是因循而能恪守規矩的老實人。以他們的才幹,在外擔任一方布政使也不是不可以,但順天府雖名為府,實際上卻是正三品的高位,別的府用銅印,順天府用的是銀印。權可當封疆大吏看待。
朱慈烺日後估計沒什麼機會出京,有什麼制度、策略都需要各地方試行。遠的看不到。近的就只有順天府。若是派個無能的官員,豈不是事事添堵麼?正是因此,朱慈烺故意空著順天府的位置,準備再行觀察。
“殿下,為何不先進京再做安排呢?”陸素瑤也是迫不及待想回到京師,倒不是因為她有家人在城中。只是單純因為了卻一樁心事。這兩年神京淪陷,“光復神京”已經成為鞭策東宮體系中每個官員的標準訓諭,也成了每個東宮人的夢想。
眾人都有種錯覺,似乎回到北京就可以脫離苦海,再也不用沒日沒夜地加班。
“等皇父陛下先入城。”朱慈烺的理由很簡單。
簡單。卻足以讓所有人汗顏。
沒人想到這麼個小小的細節。
如果朱慈烺先入城,自然無可厚非,因為這邊的部隊都是他麾下侍衛出身,難道會攔著他?反之,停在京師門口等待皇帝先行入城,這就是孝子忠臣的姿態。尤其是皇帝一直自怨自艾丟了祖宗之地,如今讓他自己入城,恢復法統,這是多麼巨大的禮物!
如此簡單的動作,讓朱慈烺在文官中的風評登時改觀許多。許多不明真相,遊離在權力中心之外的文官,也偏向了朱慈烺這邊。到底這個天下是孝子忠臣的天下,人們必然會因為道德的崇高而心生欽慕和親近。
事實上,朱慈烺自己是想不到這點的。
當北京光復的訊息一傳來,朱慈烺就想即刻接收北京城,選派官吏,統計戰爭損失和人口損失,開展進一步重建工作……這才是一個幹實事者的心態和邏輯。
是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