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城山頂上從帕特農神廟一側向下看有阿迪庫斯音樂廳(theatreherod atticus)、狄俄尼索斯劇院(theatredionysos)和遠處的宙斯神殿,從伊瑞克提翁神廟一側向下看有古代市場和羅馬市場ancient agora & roman agora以及赫菲斯托斯神廟templehephaestus。
剛剛進入衛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衛城山門。山門(propylaea)是衛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並列,氣勢雄偉。以前山門是由兩側的宮殿組成的,如今僅剩五個門的柱子。
衛城山門(propylaea)於公元五世紀建造,這座門通往衛城的聖殿,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處,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
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儲存較完整,房間壁面有古代著名畫家霍里克勒特斯的畫,稱為pinakothiki。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對,但它其實只是柱廊建築,且規模比較小。
衛城內部的任何東西都是文物,不可以隨便撿拾,否則可能會觸犯法律,張楓還特意的瞭解了一下,要是觸犯了,罰款不輕。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位於山門右側。神廟建於公元前449……前421年,採用愛奧尼亞柱式,臺基長8。15米,寬5。38米,前後柱廊雕飾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亞人與愛奧尼亞人共同創造的建築藝術的結晶。在17世紀70年代,這座古老的神廟不定期完整地屹立在海岬。
1687年,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爭奪雅典衛城的戰爭中無知地拆毀了這座建築。1835年,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細緻地收集起了無數大理石碎片,在倖存的完整地基上拼湊起了神廟遺址。
看著眼前這座在修復的神廟,張楓還是敬佩的,後來瞭解了一番,這裡的修復,第一次運用了混合回覆技術,它的特點是盡力使用建築的原始建設方法來修復,除了殘石之外,還運用了許多現代材料,但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一目瞭然的,這樣便於人們更好地欣賞古蹟。
衛城建築群的中心是帕特農神廟,它聳立在舊雅典娜神廟南面,由當時著名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在執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下設計,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內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
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大理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餘米。3層柱廊上支承的大理石條石額枋屋簷,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東西兩端簷部之上是飾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
神殿外觀整體協調、氣勢宏偉,給人以穩定堅實、典雅莊重的感覺。透過兩道柱廊,人們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這裡曾經坐落著12。8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全副武裝,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託勝利女神。通體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帕特農神廟在建築美學方面還有其獨到之處,東西兩端的基礎和簷部呈翹曲線,以造成視覺上更加宏偉高大的效果。
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神廟中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各類大理石雕刻成為其藝術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分遺憾的是帕特農神廟正在維修中,內部的構造及雕塑都無法看到了。
而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