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戰例在培訓班上,同時被當成正反兩個例子。正面例子固然是這個傢伙,在情況危急的時候,巧妙利用炮兵打垮了敵軍,可以作為對炮火使用上的一個經典戰例來講。但那場戰鬥的炮彈消耗,讓後勤部門整整罵了十三天孃的例子,也告誡所有的幹部。在後勤支援能力,以及軍工能力有限的情況之下,這種戰術對後勤產生的巨大壓力。
不是嚴厲禁止使用,但是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這種火海戰術,對抗聯當時還很薄弱的後勤,以及軍工生產能力壓力之大。那可是按照火力計劃,可以支撐一個戰場的炮彈,被他短短的時間之內全部打光,差點沒有影響到整個戰役的進展。
可不管怎麼說,只要認識他的團以上幹部,都知道這個傢伙到哪,只要讓他摸到部隊,絕對不是那種按常規出牌的人。可這次只是不斷的在調整火力,在戰場上卻始終保持沉默,就讓認識他的人多少感覺到有些陌生。
不過明顯這些人心中想著的什麼,楊繼財並不感興趣。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心中規劃,按部就班從火力到戰術進行調整。作為郭炳勳的最得意弟子,楊繼財秉承了郭炳勳那種見效,就是最好解釋的風格。
作為郭炳勳最得意的弟子,從內心一直對楊震這個大哥心存畏懼感的楊繼財。其實在成長的經歷之中,受郭炳勳的影響更大。甚至給杜開山當過一段作戰參謀的他,杜開山對他的影響也超過了楊震這個大哥。
楊震對於楊繼財來說,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偶像。或者說一個嚴厲的,不斷鞭策他的兄長。真正對他成長起到關鍵作用的,應該還是說他良師郭炳勳。還有所有高階幹部之中,最對他胃口的杜開山。
也許對於自己現在的家庭很珍惜,不希望自己的弟妹,在未來政治風雨之中遭遇到什麼,或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沉淪。在相認後楊震更多的角色,起到的是在老人無法管教情況之下的嚴父作用。
這也導致了幾個弟妹對他畏懼如虎,而其中因為在作戰部隊,又是男孩子的楊繼財,所承受的壓力最大。沒辦法誰讓他也是軍人,還整天就在楊震的眼皮子底下晃盪,他不承受這個鞭策誰承受。所以楊震在他成長的過程之中,更多的是起到一根鞭子的作用。
但如果說真正在他成長之中,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郭炳勳,甚至可以說還有杜開山。楊震這個做大哥的,反倒是充當了一個配角。也許楊震沒有意識到,自己弟弟身上郭炳勳的烙印更多。就連在戰場上的行事風格,也幾分有些與杜開山當初的風格類似,像他的地方倒是實在不算太多。
這也是後來楊震發現自己這個弟弟,在某些方面與當初的杜開山有些接近後,後來一直將他壓在正師、副軍的崗位上多年。就是不希望他職務提升後,會不由自主的參合到某些方面的鬥爭中去。
有些時候不是你主動去參合,而是在那個位置上就會身不由己捲進去。搞的楊繼財在四十年代末全軍正式授銜時,大校的軍銜帶了快十年。五十年代末晉升到少將後,這個少將軍銜差點一直沒有帶到離休。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邊防軍分割槽或是省軍區任職,即便當野戰軍的軍長,也一直邊防地區任職。建國後曾經擔任副總參謀長的陳翰章,曾經多次要調楊繼財擔任作戰部的副部長,都被楊震給壓了下來。很多人甚至有一段時間楊繼財都不理解,楊震最終還是堅持這麼做。
不過至少在眼前,楊震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包括此刻正在全力調整部署的楊繼財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那無意之中,從被偽警長逼著去偽滿新兵訓練營,緊接著走進了抗聯的新兵訓練營後,被開啟的真正軍旅生涯,究竟受誰的影響更大一些這個問題。
楊繼財這次除了壓制日軍縱深炮群,以及二、三線防禦兵力的火箭炮之外。其餘的炮群全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