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不管什麼朝廷命官,這幫年輕人喜歡看《水滸傳》,裡面的梁山好漢看誰不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快意恩仇,多瀟灑。
可是到了這裡沒人想走,也沒人有怨言,這是為什麼呢?
 ;。。。 ; ;
第五十五章 大明新兵張全蛋(三)
讓張全蛋等人留下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大的原因,是伙食。
當兵吃糧,領餉養家,這是自古以來中**隊的基本傳統制度。當兵就叫做“吃糧”,當兵的人也叫糧子,無褒貶色彩。
為什麼稱當兵為“吃糧”?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吃飯問題應該是一個最普通,也是最嚴峻的問題。在明朝末期,因為生產力低下,南方可能好一些,北方地區勉強這能維持溫飽,風調雨順時期還湊合,一有災荒,人們就不得不流離失所。那時最好的、也是最無奈的出路是去當兵。古代的中國,那些士兵也不知道為誰打仗,只是職業性地參軍就可以有飯吃。所以當兵就成了“吃糧”。
而糧子,也泛指當兵服役的人。以這種心態來當兵,戰鬥力可想而知。
張全蛋等人來當兵給左冷禪賣命是有報恩的因素在裡面的,又在災荒之後有些人家破人亡只剩一個光棍,所以尋一個出路,但是皇帝也要給他們管飯。
他們沒有想到,新軍裡的伙食簡直是每天過年reads;。
負責付訓練費用的楚大公知非常心疼,他說訓練的大部分經費都用來做飯了。這些當兵的餓不死就行了,幹嘛吃那麼好?
新軍的伙食是按照中國陸軍一類灶的標準來做的,全部做到科學的配比:
糧食:800克,肉食:100克,魚:15克,禽肉:15克,蛋:15克,白糖:15克,油:50克,蔬菜(5個品種):750克,黃豆:50克。
雖然因為楚大公知的再三要求,沒有嚴格執行,可是三餐裡面兩幹一稀,中飯和晚飯有肉和蛋,已經讓張全蛋這些古代的年輕人淚流滿面了。
軍營裡的食堂不是在當地採購的,而是透過蟲洞直接運過來,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探聽訊息。
工業化國家的農業和古代的農業是沒法相比的,因此刨去給凱申物流的物流費,買過來的糧食蔬菜甚至肉類也比在明末位面本土採購要便宜。
蔬菜是整卡車的白菜,西紅柿,胡蘿蔔,洋蔥,青菜,,都是批發價,因為品種改良,個頭大,味道方面放的鹽足,調料也多,自然比平時啃鹹菜的古代人平時吃得好。
而且這時候是冬天,在古代冬天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是很難的,何況有很多當時還沒有普及的如西紅柿洋蔥之類的。
主食是大米,北方和保利最近賣了一批軍火給泰國,客戶沒那麼多錢,就拿一些泰國大米來支付。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中**工部門是不挑食的。裝大米的船就在上海卸貨,菊座動用關係,以較低的價錢全部買下來。
也適當買一些土豆,玉米,豆製品等來搭配。
至於肉類,以豬肉為主,某著名網站的ceo丁某,為了讓人民群眾吃上物美價廉的豬肉,經過幾年努力終成養豬專業戶,養豬巨頭,豬肉全部是他那裡買的,貨好量又多。
新軍的食堂師傅是透過蟲洞從21世紀位面南京軍區裡調過來的,燒的一手美味的紅燒肉,吃得張全蛋那些新兵都哭出來了。
對大吃貨帝國的人來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吃的執著是一樣的。證據就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感動了十幾億人民包括海外的華人華僑。
民以食為天,要是把這句話給翻譯成英語,大概是“食物就是上帝”。
記得第一次食堂吃中飯時候,上完課,站完軍姿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