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點上,朱楧和老朱的觀唸完全不一樣。老朱對外部政權防範的非常嚴厲,曾經三令五申——片板不得下海,就算是做生意,也是官方壟斷,即由市舶司統一收購外國的香料等產品,再倒手賣給本國的百姓,賺取巨大的利益。非常的不厚道,反正天下就這獨一份,你愛買不買。
朱元璋這麼做的原因除了貪婪以外,還有一絲恐懼的因素。朱元璋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白手起家,天不怕地不怕的布衣天子,世上沒有他害怕的事情,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他也怕,他怕的是蒙古的殘餘勢力。
老朱一直宣揚自己推翻了蒙古的殘暴統治,將漢人從牢籠地獄中解放出來,其實他推翻的只是一個元朝,還沒有徹底將其消滅。蒙古人的勢力大的很,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大汗國之外,還有許多向哈密、沙洲這樣的小勢力。這些勢力還是能給明王朝的存在構成嚴重威脅的,所以朱元璋才會在北部邊塞設立九大塞王來防備已經變成遊擊隊的蒙古韃靼部。
老朱將國家鎖起來,不讓國民與外國人接觸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宣傳自己,將自己的豐功偉績吹的無限大,將蒙古人的勢力吹的無限小,好斷了國內的一些想念故元的人的念想。
他不敢讓別人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蒙古人的勢力依然很強大,怕引起國內人的恐慌,造成人心不穩,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因此就透過閉關鎖國這種手段隔絕國人與外界人的聯絡,好關起門來為他們洗腦。
其實跟現在的傳銷是一個路子,將你封閉起來,不讓你接觸外界的資訊,反反覆覆給你灌輸他們的思想,一些人就會被成功的洗腦。
朱楧不願意這麼幹,因為他對自己有信心,接連兩仗的大勝,讓他對自己的軍事能力和明軍的戰鬥力十分放心,再加上他來自後世,擁有比這個世界上的人多好幾百年的見識,這麼開掛的存在居然還怕他們那豈不是太慫了?
國家也好,人也好,要想發展,除了多努力以外,還有多和人交流,多向人學習,所謂三人行,必有吾師。這個世界上不只是你一個人長著腦子的,人家也很聰明,也能考上大學,你就那麼確定別人就一定不如你?
同樣,大明朝雖然在現在還沒有落後於世界,但世界真的很大,不只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能孕育文明,許多其他地方的文明也很古老,也很有用。就拿普魯士來說,在十六世紀就開始普及義務教育,成為世界上普及義務教育最早的國家,而此時的明朝,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同樣,現在是洪武二十七年,明朝在科技和其他許多領域還領先著世界,但來自後世的朱楧知道,再過五十年的時間,歐洲就會出現第一批火繩槍,也就是明朝軍人後期使用的鳥銃,歐洲開始在一些關鍵的領域超越明朝,此後在火炮、造船等關鍵領域更是將明朝落在了後面,搞得明朝後期只能買一些外國貨來用。
所以說固步自封,閉門造車真的是遺禍無窮的政策,來自後世的朱楧十分清楚這一點,既然老天爺讓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那自己就必須依靠自己的知識做點什麼,要不然就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所以朱楧決定改變老朱閉關鎖國的策略,積極地與外界接觸,與其他民族的人通商,最好能重建絲綢之路,這樣以來,出於絲綢之路關鍵部分的肅國豈不是要大賺特賺,光是收過路費就能收的盆滿缽滿。
但是要做生意首先要有本錢,之前朱楧為了搞農業,解決糧食問題,將銀子花了個差不多,搞得現在給將士們的封賞都是靠糧食等實物解決的。現在好不容易戰勝了立國百年已久的回鶻,不趁機敲他們一筆,搞點戰爭賠款,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心血,對得起死去的數萬明軍將士?
三百萬兩不多,真的不多。
「大王想好做什麼產業了嗎?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