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這樣把皇帝說急了,就動手收拾了他。借用張學良的一句臺詞來表達康熙的心情:「我親老子沒有了,總不能再給自己找個幹老子吧。我親老子的氣都不受,我會受他幹老子的氣?」
筆者這麼說不是憑空猜想,而是有事實作證。首先是康熙除鰲拜的過程,他確實是找了一群小太監練摔跤,然後招鰲拜來覲見。鰲拜對他一點防備心理都沒有,單槍匹馬就來了,從這一點來看,他就沒有謀反之心,要不然不可能一點防備都沒有。
等鰲拜快要入宮時,索額圖攔住了他,說:「皇帝都已經親政了,你還帶著兵器上殿多少有些不合適。」鰲拜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佩刀解下來給了索額圖,赤手空拳的進了皇宮。
然後猝不及防的被那群小太監拿住了,據說是康熙玩了一個心眼,找了一個椅子將上面的一條腿劇斷,然後用膠水粘好,放到那裡讓鰲拜坐。鰲拜龐大的身軀向上一座就將椅子坐塌了,摔倒在地,那群小太監就衝上去拿他。結果這個時候鰲拜都還不知道康熙要對付他,還以為這些小太監是要來扶他,就坐在那裡不動,被那些小太監摁住了。
康熙見擒住了鰲拜,立即宣佈了他三十條大罪,然後裁定將鰲拜凌遲處死。聽到這四個字,鰲拜一下子就急了,渾身肌肉一緊,一個激靈就將摁住他的小太監都甩開了,不愧是滿洲第一巴圖魯,不是幾個會三腳貓的小太監所能制服了。然後,就用一雙充滿怒火的眼睛死死的盯著康熙。
康熙一看這個場景就傻眼了,他沒想到鰲拜如此勇猛,局面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嚇得呆呆地站在那裡不敢說話。而這時候鰲拜也沒有像《鹿鼎記》上演的那樣去打皇帝,而是脫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渾身的傷疤說道:「我這一身的傷疤都是為你們愛新覺羅打天下的時候留下的,你現在這樣對我,你的江山能長久嗎?」康熙聽了這句話也頗為動容,再加上鰲拜沒有謀反的實跡,就該判為終身監禁。
然而,一個月之後,鰲拜就被活活氣死了。不過康熙也還算是個有良心的人,在他晚年的時候,將鰲拜那些被流放的後代召集回來,讓他們做官,算是間接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雍正上臺之後,恢復了鰲拜一等超武公的封號,算是給他徹底的平反了。
康熙的中二病不只是這一次,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削藩。什麼「撤亦反,不撤亦反」完全是給自己的錯誤政策找的藉口,吳三桂已經把朱由榔殺死了,這就表示他已經徹底的要做漢奸投靠清朝了,而且他後來顧及自己的勢力太大,被遭人嫉妒,又將貴州讓了出去,只想世代守著雲南,做清朝的沐英,一把年紀了還反什麼反?
退一萬步講,就算要削藩,也不應該一下子將三個藩王全削掉,先削了那兩個實力較小的藩王,最後等吳三桂死了再削平西王,是最穩妥的辦法。朝中的大臣也大都支援這個辦法。只可惜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覺得那些飽讀詩書又一步步爬上了的大臣們還不如他一個二十歲的毛孩子見識深刻,他自信的認為就算吳三桂造反他也能很快平定,因為吳三桂只佔了一個雲南,地盤跟他比起來小很多。
做人這麼不講情面不反也得反了,老子背上漢奸的罵名為你們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後連個雲南都捨不得,讓老子回遼東種地,你把老子當什麼?可以隨便捏的軟柿子嗎?是可忍,孰不可忍?誰能受得了這個氣,誰能丟得起這個人!
然後,康熙就開始平叛,再然後,他就差點丟了自己的江山,若不是吳三桂中途病死了,鹿死誰手還真不好所。
據說,吳三桂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只恨不早反十年,誤了眾卿前程。」
都是命啊!康熙有建文之失,而免於建文之禍,不得不說祖上給他積德積累的夠多!
所以,朱楧想效仿張居正設立考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