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眼前一亮,體會鈴木所講的教育方法,貫穿了一個字:愛。從那時起,他暗下決心:鈴木能把正常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麼不能把聾女兒培養成天才。他辭去了工作,在家專心教育女兒。
陽光女孩周婷婷(2)
一張《美國天才兒童行為表》壓在婷婷的寫字檯下。當婷婷看書不肯吃飯時,周弘指著行為表上“看起書來廢寢忘食”一條對女兒說:“婷婷,你完全符合,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為了給女兒找天才的感覺,周弘買來美國著名殘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書,興奮地對女兒喊:“婷婷,爸爸一直奇怪你怎麼那麼聰明,那麼有靈性,原來你是海倫·凱勒的轉世啊!”
又盲又聾又啞的海倫·凱勒是婷婷一直仰慕的人。周弘說:“海倫·凱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你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剛好相差100年。”婷婷剛要歡呼,忽然發現不對勁:“我好像是29日生的。”周弘不慌不忙地說:“你出生時是難產,正好耽誤了兩天。”
在婷婷的腦海裡,父親對她的評價永遠是棒極了,周弘開玩笑:我的大拇指豎得都有點抽筋了。婷婷第一次做應用題時,十道題做錯了九道,很是沮喪。誰知周弘看了,錯的題目沒有打叉,對的題目打了個大大的勾,真誠地說:“真是了不起,第一次做應用題就做對了一道。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碰都不敢碰它呢。”
既不膨脹,也不壓抑,做個快樂舒展的“人中人”
周婷婷出名以後,數不清多少聾兒的家長懷揣周婷婷和周弘合著的《從啞女到神童》,帶著孩子從遙遠的新疆、山西、內蒙古等地來到南京找周弘,都羨慕地說:“你真偉大,生了個天才,你女兒是個神童。”
周弘明白,女兒根本就不是神童。只是他用愛和信心讓女兒成為今天的婷婷。
他發現,踏入學校的女兒有些飄飄然了,驕傲得像個小公主。因為她的傲慢和聽力問題,同學們都遠離了她,不肯和她做朋友,婷婷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她的學習成績下滑,有時甚至不及格。婷婷的情緒一下子降到冰點,第一次正視自己是個聾人的事實,第一次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神童。
女兒的挫折讓周弘突然醒悟:人的生命是那麼脆弱,因為脆弱才需要有人欣賞,需要得到別人肯定。這些年來,他只注重對女兒智力的開發,卻忽略了對女兒心態的調整,差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驕傲會令人膨脹,膨脹的人處於一種“人上人”狀態,自認為天下第一;而自卑又令人壓抑,壓抑的人處於一種“人下人”狀態,世上誰都比自己強。周弘決心要讓女兒做一個快樂的“人中人”,既不膨脹,又不壓抑,心中始終處於一種舒展狀態,開開心心,珍惜生命裡的每一天。
以後,無論哪一天,婷婷一跨進家門,父親都會說:“婷婷,告訴你一個好訊息……”好訊息可能很小,但婷婷的心情總是為之一爽。不管發生了什麼困難,父親總設法找出好訊息與女兒共享。直到現在,婷婷最喜歡談心的物件仍是爸爸。婷婷說:“父親這種積極的思維方式一直都影響著我,這也許是父親給我的一生都享用不盡的寶藏。”
當笑容和自信重新寫在女兒臉上,周弘感到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也進入新的境界。他由對女兒的研究,轉入對教育的研究,對人的研究。他啃下了一本本心理學、教育學,他悟出,過去光是一個“愛”字,現在還得加上一個“行”字。這個“行”,滿足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所有孩子再到所有的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社會的肯定。
周弘這樣詮釋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是每位家長都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迴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